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1005/7510839.html
樱桃著子如红豆,不管春归。闻道开时。蜂惹香须蝶惹衣。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醉玉东西。少个人人暖被携。——宋·黄庭坚《采桑子·樱桃著子如红豆》
赤小豆的中文学名是:赤小豆
赤小豆的别称有:米豆、饭豆、小豆、赤豆、朱豆等。
赤小豆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豆目——蔷薇亚目——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豇豆属——赤小豆。
赤小豆古称:小菽(shū)、赤菽等。
赤小豆的形态特征
赤小豆为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为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两端渐尖;小托叶钻形,小叶纸质,卵形或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全缘或微3裂,沿两面脉上薄被疏毛,有基出脉3条。
赤小豆的总状花序为腋生、短,有花2-3朵;苞片为披针形;花梗短,着生处有腺体;花黄色,长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龙骨瓣右侧具长角状附属体;荚果为线状圆柱形,下垂,长6-10厘米,宽约5毫米,无毛,种子6-10颗,为长椭圆形,通常为暗红色,有时为褐色、黑色或草黄色,直径3-3.5毫米,种脐凹陷;花期5-8月。
赤小豆的果实特征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赤小豆的地理分布
我国南部野生或栽培;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栽培面积以中国最大,次为日本、朝鲜、菲律宾及东南亚地区。
赤小豆的化学成分
专家从赤小豆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种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表儿茶素、3-羟甲基呋喃葡萄糖苷、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5-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5-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二氢槲皮、槲皮素、没食子酸乙酯、丙二醇。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
每克赤小豆含蛋白质20.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3.4克、膳食纤维7.7克、维生素A13毫克、胡萝卜素80毫克、硫胺素0.16微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E14.36毫克、钙74毫克、磷毫克、钾毫克、钠2.2毫克、镁毫克、铁7.4毫克、锌2.2毫克、硒3.8微克、铜0.64毫克、锰1.33毫克、碘7.8毫克。
赤小豆的药用价值
赤小豆的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赤小豆的忌食人群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目前医药界认为,赤小豆虽然无毒,但是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以赤小豆为营养品;如小孩平素吃东西较少,食欲不佳、营养欠佳、大便稀溏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如果成人体质虚弱,正服用补益作用的中药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差,虽然体质适宜于食用赤小豆,但也不能进食太多,会导致消化不良。
食用赤小豆的注意事项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忌食;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食性本草》载赤小豆“:久食瘦人。”《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故而在食用赤小豆时应当注意不能久食。
赤小豆的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赤小豆与赤豆的区别
赤小豆来源有二,功效应用大致相同,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现在二者已混用。
赤小豆与相思子的区别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咏情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但王维所说的“红豆”是指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而中药“红豆”是指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也称“赤小豆”。
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辛、苦、平,有大毒,与赤小豆不可混用,以免中毒。
赤小豆与木豆的区别
木豆是赤小豆的混洧品,至今不少地区仍按赤小豆入药,或以木豆入药;木豆为豆科植物,别名赤小豆、树豆、观音豆(福建)、大木豆(广西)、三叶豆(云南);种子略扁,类圆形,长0.6-0.8cm,宽0.5-0.7cm,新株肥足可大如黄豆,种皮黄褐色至红棕色,种脐白色,中纵向凹陷成沟状,一端与种皮连接处往往有一深棕褐色的斑点;子叶两枚肥大;种子在闽南按赤小豆同等使用,具有解毒消肿,主治小儿水痘,痈疽疮毒,水煎洗或捣烂外敷的功用。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赤小豆是我们平常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就想写出来与各亲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来源:网络、书籍、实物考察、团队合作、朋友资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