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农闲时会熬上一锅豆沙,我垂涎于豆沙的香气,踟蹰于家中,直到手中捧起了那又大又暄软的豆沙包。长大后,读到大诗人王维《相思》一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心中不禁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那么,豆沙包中的豆沙是何物做成?红豆和赤小豆的关系又是几何?爱情古诗中的红豆到底是哪一种豆呢?且听我一一道来。红豆,又叫赤豆、红小豆。豆科,一年生草本,种子椭圆形,亮红色十分好看。煮的时候易软、好吃,偏重于食用。长时间熬煮之后,它的香气就会散发出来,吃起来也十分柔软,特别香甜,老少皆宜。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种子圆柱形,颜色暗红。不易煮软,煮熟后是清汤。偏重于药用。中医认为,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酸,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相思》一诗中的红豆,据考证指的是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辛、苦、平,有毒,与赤小豆不可混用,以免中毒。下面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药膳方:赤小豆冬瓜汤,有祛暑利湿健脾的功效。原料:冬瓜克、赤小豆40克。做法:赤小豆浸泡半小时,冬瓜带皮切块。然后将冬瓜、赤小豆、冰糖加水两碗煮沸,用小火煨20分钟即可。用法:日服2次,食瓜喝汤。作用: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用于急性肾炎浮肿尿少者的辅助食疗。评注:冬瓜含钠较低,是肾病浮肿病人的理想食品。注意:慢性肾炎脾肾虚寒者不宜食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