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南国红豆rdquo发新

粤剧,有“南国红豆”之称,源自南戏,是一种用粤语演唱的中国传统剧种,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出现,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等粤方言地区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因此,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

前段时间,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风腔艺术创始人陈笑风先生因病逝世。作为一代粤剧大师,陈笑风先生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粤剧文化、扶掖粤剧新秀。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苦心雕琢、经营唱腔,以其深沉的情感、纯浓的韵味,风靡粤剧艺坛,逐渐成为了一枝独秀的“风腔”流派。“风腔”别具一格,抑扬委婉、奔放流畅、声情并茂,他曾在采访中说道,“因为我唱文戏多,所以我很注重唱。我没有哪一句唱腔是绝对相同的。归根到底,唱是为了塑造人物,先有情,再有唱功,是‘由情带声,再以声表情’。”

陈笑风先生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俊逸潇洒、传神逼真,代表曲目有《锦江诗侣》《山伯临终》《六号门之“卖仔”》等。其中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尤其以梁山伯、贾宝玉、元微之等小生角色最为出众,因而也享有“天皇小生”的美誉。

陈笑风退休移居美国后,仍心系粤剧,常回到广州参加有关粤剧、粤曲的慈善公益活动,并在香港创办“春风艺苑”,致力传播和教授粤剧、粤曲艺术。陈笑风认为,粤剧要传承发扬,不但要培养粤剧演艺人才,也要培养能真正欣赏粤剧的观众,“戏唱得再好,没有观众,也演不下去。”

其实,如何传承和发扬粤剧艺术是现在许多粤剧表演艺术家都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随着包括粤剧在内的传统艺术逐渐呈现式微的趋势,似乎难以吸引年轻观众了解、支持粤剧,也极少有新鲜血液注入到粤剧表演中。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年轻人更多地选择新潮的娱乐方式,这也让粤剧曲艺人才开始逐渐断层;“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的粤剧演出盛况再难出现。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香港电影中都曾借鉴或改编粤剧片段,例如周星驰主演的《审死官》就是改编自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先生早年的首本戏。同时,许多风靡一时的明星也曾表演或学习过粤剧,例如郑少秋就曾拜师陈笑风学习粤剧、精进表演技艺。

今年五月,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全国上映,以超两千万的票房登顶中国影史戏曲电影票房榜首,不但受到了许多高龄戏迷的喜爱,也成功吸引了全国年轻观众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sj/9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