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早产儿提供更好的发育保护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http://m.39.net/pf/a_4527517.html

“人类胎儿是从温暖、黑暗而受到保护的宫内环境出生到寒冷、明亮的产房中……”。可见,宫内是一个安全的保护性环境,模拟这样的环境将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过早出生的婴儿——巴掌大的仙子

  我们常说的早产儿是不满37周孕龄出生的婴儿。从目前的新生儿医学来看,23周以上胎龄的早产儿都有存活的机会。但是,父母们最为担忧的问题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从23周到足月超过天的时间,婴儿的早期神经系统发育本应该在宫内完成,现在不得不在宫外进行。而不同阶段出生的婴儿经历的宫外发育相当不一样。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婴儿的自主神经功能(呼吸、心跳、血压、原始反射等)、运动、状态维持、与外界的交流等是逐步发育成熟的。例如孕20周后开始具有协调的肢体活动、有视觉和嗅觉、听觉和味觉;24周后呼吸运动会比较有规律;28周后出现比较复杂的动作如吸吮;28周后才能维持身体的状态;32周以上才能具备初步交流的功能。这个神经系统逐步成熟的过程受到宫外环境的干扰,会对婴儿的远期造成多种不利的影响。

早产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既然早产儿过早离开母体,一个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跟宫内相似的环境?宫内与宫外环境的差别是什么?换句话说,有利于早产儿发育的宫内是一个什么环境?

  Lagercrantz和Slotkin()指出:“人类胎儿是从温暖、黑暗而受到保护的宫内环境出生到寒冷、明亮的产房中……”。可见,宫内是一个安全的保护性环境,模拟这样的环境将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如何提供这样的环境

措施

宫内

宫外

温暖的、潮湿的

母亲的温度37℃,浸泡在羊水中

带湿化功能的暖箱

包裹与体位

子宫的包裹;羊水让胎儿可有自由体位

护士们用鸟巢将婴儿围起来,让孩子能有安全感,让婴儿处于舒适的体位

相对低氧环境

宫内是相对低氧的环境(氧饱和度约70%)

早产儿尽量减少用氧,维持经皮氧饱和度90-95%(正常成人95%以上;早产儿如果维持在低于90%水平死亡率会增高:BoostII.NEnglJMed.;(22):-.)

视觉

宫内光线较暗

房间的照明,暖箱上通常用厚布遮光

听觉

宫内与外界隔绝,可听到妈妈的心跳

小房间、多用吸音材料(当然成本很高),减少噪音的来源;袋鼠护理能听到妈妈心跳

嗅觉

妈妈的气味(羊水)

母乳与羊水的气味相近

味觉

妈妈的羊水

母乳

痛觉

没有有害刺激

通过疼痛管理、母乳喂养和袋鼠护理减少有害刺激

羊水的作用(各种营养/生长因子)

对神经、肺和消化道发育的促进作用

母乳喂养(新鲜乳汁才具有)

未知的还有许多

。。。。。。

这样就足够了吗? 

  还不够。婴儿需要交流,父母的参与非常重要!住院期间,新生儿病房是早产儿的小环境,家庭则是Ta们的大环境!

  DrHeideliseAls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儿科教授,从80年代开始致力于早产儿发育护理。年她成立了NIDCAP(   如果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NIDCAP的作用,很可惜,绝大多数研究的结果认为它不能显著改善早产婴儿的远期神经系统预后(OhlssonA,JacobsSE.NIDCAP: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e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Pediatrics.Mar;(3):e-93.)。

  但是NIDCAP包含了多种方法,其作用是多个方法的综合作用,很难用临床研究的方法验证其中某一种方法的效果。因此,虽然它被绝大多数国家的NICU接受,但仍是“温馨而模糊的科学”。

医院-新生儿科/NICU隶属医院——医院。是三门峡市最大的新生儿诊疗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在三门峡地区设立的唯一分中心,是三门峡市重点专科。是豫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特色专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科研、教学队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曾先后荣获“青年文明号标兵”、“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室面积达平方米,为国内先进的层流病房,病区设有足月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普通病室、隔离病室,配有现代化多功能吊塔、心电监护系统、进口常频高频呼吸机、CPAP无创呼吸机、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早产儿培养箱、蓝光治疗仪、微量输液泵、微量血气分析仪、超净工作台、经皮测胆仪、T-组合、新生儿复苏气囊、氧浓度测定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相关配套设备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眼视网膜病筛查、新生儿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床旁B超、四维彩超、床旁血液净化、视频脑电图、床旁x线检查、核磁共振成像(1.5T、0.5T)、螺旋CT(10排、64排)、遗传代谢病筛查等。科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医护人员均进行过专业培训。曾成功救治多例四胞胎、三胞胎及体重仅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展的多项先进诊疗技术填补了三门峡市的空白。

新生儿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经验丰富,尤其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循环衰竭患儿的抢救更是有独到之处。年成功救治体重为g的早产儿,目前已长到5岁,(当时是我省抢救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患儿),每年随访,体格智力发育均正常。年又成功救治体重儿仅g的早产儿,年又成功救治体重儿仅g的早产儿。已成功抢救孕周小于28周、体重小于0g的早产儿达20余名。开展的多项技术在三门峡市领先或独有,部分达省级先进水平。如: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新生儿气管插管、气管冲洗术、常频高频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听力、视力、眼底筛查、肌肤抚触、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鸟巢、非营养性吸吮等个性化护理手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等技术。

1.完善而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NICU拥有多台常频或高频呼吸机、CPAP无创呼吸机。用于抢救肺出血、NRDS、重症肺炎、气胸、肺动脉高压等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先进的呼吸支持,大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2、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该项技术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重度溶血病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于年开展该项技术。已成功为余例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年该项技术通过三门峡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3、开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应用治疗早产儿NRDS:该方法是针对NRDS的特效治疗,我科开展该项技术可显著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年该项技术通过三门峡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年该项技术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三门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我科从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该技术后解决了极低体重儿长期静脉高营养的穿刺困难,从而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填补了三门峡市的空白,已成为成功抢救极低、超低体重儿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5、新生儿外科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手术及手术前后的监护技术:目前已成功开展脾破裂、胃穿孔、皮下坏疽、肛门闭锁、肠闭锁、肠道重复畸形、膈疝、脐膨出、腹裂、肠系膜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幽门肥厚性狭窄等围手术期监护工作。

6、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获市级科技成果6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专利1项,省级荣誉1项,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论著1部。

NICU于年率先在三门峡市开展危重儿院前急救及网络转运工作,由新生儿科/NICU医护人员携带抢救器材转诊途中随时给予生命支持,确保安全。年转运量达余人次,转运范围覆盖三门峡市区、湖滨区、开发区、陕县、灵宝、卢氏、渑池、义马、平陆等周边地区的40多家医疗单位,医院的需要,医院后顾之忧,医院的肯定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降低我市新生儿死亡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专家简介:

张君平,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三门峡市医院院长。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三门峡分中心主任委员,三门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荣获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优秀医师奖、三门峡市拔尖人才、三门峡市第三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三门峡市十大杰出女性、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性腹泻、厌食、晕厥、脑炎、手足口病、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早产低体重儿、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治。主持科研7项,获市级科研成果6项,其中5项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国家级专利1项。发表相关医学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医学专著1部。

王晓冰,女,主任医师,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成员,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三门峡分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三门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3年,先后多次到上海医院、北京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对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系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与完成市级科研5项,其中主持科研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市级科研成果4项,获专利1项。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11篇,省级期刊18篇。

坐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王粉,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儿科系,曾到上海市医院儿科、新生儿科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性腹泻、营养不良、脑炎、手足口病、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的诊治,特别对新生儿急危重症如新生儿窒息、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衰竭、休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溶血病及代谢性疾病的系统救治有更深的研究。发表相关医学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三门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杨素娥,女,副主任医师,三门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曾到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儿科进修一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儿科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开始专业从事新生儿重症救护工作,对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有了更深的研究。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市级科研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叁等奖。

了解更多专家简介请添加公众平台:yilianti

科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sj/9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