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传记文学”多愁善感的太子遇到了爱情,却是个伤感的故事;“小说呈现”林洋破了自己的规矩,不但又和左小铃见了面,连她闺蜜也见了;“精彩散文”图儿夜游山林,叙说别样感受;“美文大赛”推出李菊芬诗歌;“文学艺术”微电影:深坑。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方式之后应该选择性的学习,而不是盲目模仿。欢迎阅读。
——昭明太子萧统传
文
石胜华
五、红豆相思
在乱世浮生中,萧统心定气闲,心无旁骛,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用文字沉淀心灵,用安静观看人生。他潜心著述,他的出现,为乌烟瘴气的梁朝注入了徐徐清风。
在民间,流传着一段关于这位多愁善感的太子的爱情故事。
所谓昭明太子编撰文选的读书台,全国有几处。因为江阴顾山有棵据说有千年历史的红豆树,而这个故事又和红豆有关,我就暂且把这个爱情故事的背景放在顾山。
一次,腻了伏案编书,腻了苦思冥想的太子,忽然想去野外呼吸下新鲜空气,于是,他信马由缰,来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乡间。
春天的江南真是美丽而煽情。春天阳光灿烂明媚;春天草木萌动;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枝头上的黄莺“咦咦”地唱着歌,婉转悠扬,令人陶醉,令人春心荡漾。迎风送来一阵茶香,抬头望去,一座小小的茶坊印入眼帘。
仿佛是鬼使神差,他信步走近茶坊,一位卖茶的姑娘闻声转过身来。但见姑娘明目皓齿,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穿着布衣也难掩风流。他不由眼睛一亮,心也止不住地砰砰跳了起来。
她捧了一盏茶过来,浅笑盈盈。这一笑,似已耗尽一生等待。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
小生不才,初见姑娘便已被姑娘的美貌而吸引,不知姑娘已心系他人否?
小生不才,见得姑娘如此美貌动人,吾心已动,不知姑娘是否心有所属?
小生不才,小生愿与姑娘相濡与沫,白头偕老??????
他是太子,也是一个读书人,不是轻薄的浪荡子,但此时他已抑制不住体内的欲望,在心里反复地向姑娘念叨。
看着痴情的太子,姑娘抿嘴一笑,仿佛在说:我最讨厌书生了,一个个迂腐得不要不要的。
转而,她为他倒上茶,好像又说:我看你有点与众不同啊。
总之,他们一见钟情了,他们相爱了。这个姑娘名叫慧娘。
人一旦爱了,一颗心就能百转千回,像江南水乡的小河道,弯弯曲曲间衍出无数缠绵来。此后,他天天来找她,有时也把她接去读书台。她就成了灯下伴读添香的红袖,在他疲累时奉上香茶一盏。有时,她也会启丹唇为他弹唱解乏,吴侬软语,一曲歌毕,他不禁叹道:“有此清歌做伴,何必丝竹污耳呢?”
《文选》快到尾声了,他终于要回京去了。临别马上,他强忍泪水道:“慧娘,不要责怪,我也无奈,但我们只是暂时离别,我会来接你来日我进京的。”
虽然这么说,他心里也知道,他们终究无法终成眷属。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农家女,身份地位毕竟相差太远了。再说,他知道回去以后,要面临的是无止境的争斗和宫廷抑郁沉闷的生活,但是身为太子,他无法回避。
慧娘站在马下,竟无语凝噎,只是凄凄地看着他。半晌,她轻轻取出一物放在萧统掌心,道:“昔有妇人相思成血,化作相思豆。今以一双红豆付君,日后……望你见豆如见人吧。”
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怀着无限的凄伤,慧娘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数月后,当太子再来时,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伤心欲绝的太子,在慧娘的坟前亲手栽下两颗红豆,然后黯然回京。
这是传说还是正史,已无法考证了。我们且把它当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
话说萧统手植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朝的某天,诗人王维从此路过,见此树心有所感,便写下了《红豆》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诗经一代代传下,后人以红豆寄相思,竟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习。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石胜华,江苏丹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丹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从事地方志编辑、报纸文学副刊编辑30余年。年起发表文学作品。爱好文史,作品有《秦皇陵秘闻》、《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梁元帝焚书》等,著有《丹阳读本》。
往期精彩!!!
石胜华: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5)
石胜华: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4)
石胜华: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3)
石胜华: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2)
忧郁的王子——昭明太子萧统传(1)
摇风:庵桥街纪事
郭建华:年夜饭
任珏方作品:幻相·杀妖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