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犯困、嘴里黏腻、身体沉重……如果你也有以上这些“症状”,很抱歉,那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
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现代人经常用红豆薏米汤来祛湿,好像每天喝一碗就能药到病除。
一碗红豆薏米汤就能祛湿?小编很认真地告诉你,别太天真!
关于祛湿,你做错了3件事
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祛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以下3点,就是我们常见的祛湿误区。
误区一喝薏仁红豆水最有效
康芪中医堂陈西林医生表示,有些女性是容易上火体质,如果也坚持喝薏仁红豆水,不仅起不到祛湿作用,反而会导致口舌溃疡。
《黄帝内经》记载“寒者热之”,意思是寒性疾病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湿邪分湿热和寒湿,红豆性平,薏米性寒,祛湿虽好,整个方子偏寒,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
脾胃运化食物需要阳气,若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反而会损伤阳气,抵抗湿气的能力越来越弱。
误区二吃辣发汗可祛湿
很多人认为,吃辣能发汗祛湿。
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有关,和出汗关系不大,所以健脾利湿更为重要。
日常可以食用茯苓、陈皮、红枣等温补食材;平时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可吃山药和大枣。
误区三便便容易“粘”就是湿气重
大便不成形、黏稠只是体内有湿气的外在表现之一。脾喜燥恶湿,如果体内湿气太重,脾运化变差,消化吸收就不好,容易出现口中黏腻、上腹胀满等问题,但并不是只要便便容易粘在马桶上就和湿气重有关。
湿气重的人日常应多运动,可以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不要长时间待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多出门晒晒太阳,否则外界的湿气很容易入侵,并扎根在体内。
给3种体质开张“祛湿方”
祛湿前一定要先辨清体质,不同体质的“湿”表现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寒湿体质
这类人怕冷,舌苔白厚腻,稍吃寒凉食物就会感到胃部不适,可通过以下方法祛湿。
●花椒水泡脚
将20克花椒放入纱布口袋,加水煮40分钟后,泡脚20分钟。
双脚被誉为人的“第二颗心脏”,密布着六大经脉和穴位,花椒性辛温,《本草纲目》称其可“散寒除湿,解郁结”。
注意:水温要控制在40℃左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
●喝茯苓陈皮茶
取茯苓5克、陈皮2克,洗净后,用热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
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用药心法》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2湿热体质
这类人表现为怕热,容易长痤疮,急躁易怒,口苦口臭,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可通过以下方法祛湿。
●喝黄芩茶
取黄芩5克、山楂10克,煎煮10分钟,再放入陈皮、荷叶各5克。
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山楂,消食化积、利水祛湿。荷叶可清热解暑,陈皮理气燥湿,四种药配合共同达到清利湿热的功效。
●按压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
每天按压2次,每次5分钟,能健脾清热利湿。
3寒热皆有体质
这类人既有寒湿表现,又有湿热表现,既怕冷又容易上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祛湿。
●来杯辛凉饮
取薏米30克、藿香3克、佩兰3克、白豆蔻仁3克,将薏米煎煮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水冲泡另外3种原料即可。
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藿香,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白豆蔻仁,可化湿行气。四者共奏祛湿之效。
中医堂?为您和您的家人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
康芪中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