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303/4779538.html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表现为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等症状。
医院药学部中药师高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夏秋之交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医院药学部中药师高双介绍:每个人体质不同,但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甚至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盲目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要学会科学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除“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如厕时,看大便。粘滞溏软不成形者体内有湿。
2看舌苔。白苔增厚,黏腻不爽者为寒湿;舌苔粗糙或厚且发黄腻者为湿热。
3小腿。湿性重浊黏腻,其向向下,小腿位于人体的下部,所以小腿是否发酸,发沉是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的典型指标。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同样是湿,也要科学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红豆薏米汤”、“绿豆汤”,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先说红豆薏米汤:红豆和薏米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但这两样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进食或作为加餐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的紊乱。且薏米红豆汤并不适合“湿热”类的人群。再说绿豆汤:绿豆性寒凉,脾胃有寒的人不宜吃。
在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养生保健的同时,不过度,不跟风,不盲目,不失为一条准则。
最后,中药师高双给大家介绍几味常用中药,均为药食同源,帮助体湿朋友们科学合理且更有针对性的除湿健脾。
1山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胃虚弱,脾虚食少。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者皆可食用。
2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3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导致的食少便溏,白带增多。
4薏米利水渗湿,健脾,除弊,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
5冬瓜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6玉米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于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湿者。因其兼具降血糖功效。
7赤小豆利水除湿,解毒排脓,通乳。
8绿豆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用于湿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药学部:高双医线记者:史爱华)
以往文章精选
医院---医师出诊时间(.7.11)
挂号须知(最新版)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后果很严重”!药物降压外,让你见识中医护理的绝活!
如果你越睡越懒、头部昏沉、口中发黏、不思饮食,那就听听中医大咖怎么说?
谁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中医专家让你鱼和熊掌兼得!
酸奶有这么牛吗?减肥?促食欲?补钙?中医专家帮你释疑!
喝藿香正气水,开车=酒驾?中医告诉你最终答案
三伏多吃这“三兄弟”,老话说的都没错!
医院人数骤增,原来是因为......男科专家释疑解惑
专家恳言:肿瘤患者不要等到山穷水尽,才想起看中医!
儿科专家提醒:症状似感冒,其实不是!夏季来了,家长必须警惕!
抽血化验前,不只是需要空腹!化验准确须记住六条,涨知识了!
来自环渤海新闻网的最新报道:医院的院长一心想着咱老百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