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专业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两岁的稚子,奶声奶气地背着《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五言绝句,区区二十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红豆是寻常之物,意象也不复杂,小儿懵懂,不解词义;大人心照不宣,”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豆
红豆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歌手,和王维、李白、杜甫关系都非常好,这首诗在当时,由“著名歌手李龟年精彩演绎”,由此传唱极广。
《大明宫词》王维形象蒙曼评价这首诗是“言浅意深”:用极其自然的语言,讲出了心中百转千回的温柔。诗意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红豆,在南边生长
(我心爱的那个人在南方)
春天了。不知道能结出多少
(红豆应该很多阿)
希望你多采点红豆
(能多采就多采点)
这个东西最代表相思啦
(好了我藏不住了:想你)
嚯,是不是心里一崴?
蒙曼说这首诗的感情在表达上特别的圆融,你可以说这是情窦初开却羞于表达的少年情人;也可以说是给饱经风霜后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中年老友;这首诗是意在言外,回味悠长——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王维的诗轻描淡写、清新自然。几乎是白话一般,简单天真;而一旦你懂得了红豆=相思的设定将此意象代入,就会觉得如此耐人寻味,原来是深情至极。
有句话叫: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王维的含蓄,是将满心的思念落于笔尖,但是始终没有直接表达。句句不离红豆:发几枝?还是多采撷,最相思——又是何等的情真热切呀!
还是蒙曼,她说盛唐诗人写的诗,意思都很简单。难得的就在这简单。在这五言绝句的背后,它所传递的情感之隽永、回味之无穷,依然能够打动一千多年后的人心,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折柳,红豆,月圆,中国文学中的含蓄美,意蕴绵长。如今人们那些心照不宣的深情,都是从典雅的诗词里共同获得的精神体验。
以前我们只知“李白诗仙,王维诗佛”,却不懂王维怎么就“佛”了?就拿这红豆词来说吧,蒙曼也讲了另外一首也非常出名的红豆词,来跟王维的红豆诗对照一下: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
蒙曼老师点评说:温庭筠的诗,句句都是一语双关,显得特别巧妙。我们把隐喻的都挑出来解释:1.烛光是嘱咐的嘱的谐音2.长行=远行,围棋谐音“违期”3.古代的骰子是骨头做的,而且是镂空的,上面的红点就是嵌上去的红豆,所以是“入骨相思”翻译成白话是:
我用烛光深深地照亮你
(我深深地嘱咐你啊)
我要跟你玩长行,不跟你下围相
(如今远行去,一定要按时回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是直接脸红吧)
温飞卿真是情思入骨,风流入迷!但是啊,跟王维的《红豆》比起来,就是欠了一种雅正的风骨,欠了—种浑厚自然的风度。
所以,红豆在花间词派是极致浪漫,但是不免让人老脸一红牙一酸;这入骨相思知不知,确实感人至深,但也非常肉麻,还是看回王维的春来发几枝比较解腻。
王维的”佛“就佛在这:爱如空气,感情是”透氧“的。是”空“的境界,而不是满溢。情感的原路,不取决于热烈的表白,将情话说尽,而是保有感情的余地,有回环往复的空间,才显得意蕴悠长。这跟中国书画中的”留白“是一个道理。
纵观王维的山水,田园,书画,佛悟,其实都是为情绪设置了留白。保持”空“的中立,让天性在期间自然游走,随性自由。读一首诗,当然可以照字面意思那样想,也可以再往深想想。不管怎么想,它本来都应该是很美的。
用朱红的意象点燃淡淡的描述,把爱的浓烈藏在韵脚。让南国红豆、山间青松、长河日圆一起,加入这场自然而然的浪漫。
你品,你细品,这相思才是清新优雅、风度翩翩、绝对浪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监察兵部,工部,刑部,而晚年终南别居。他走到了人生的后期,这时写下“行到水穷处”——这就很接近现代人的”佛“,是不是会很”丧“?毕竟都到山穷水尽的地方了……
但是王维笔锋一转,下一句“坐看云起时”:走到这儿了,到尽头了,那就索性不走了,坐下吧,这时候抬头,能看见“云无心以出岫”。
哇,绝了!——这种心情的参差,正是中国哲学中最好的状态:进可攻,退可守。当我们进取的时候,就像曾子、像儒生那样去学习、去拼搏;然后年纪大了,或者说遇到挫折的时候,还可以放下心来,去放下很多东西。
人生,应该是很自由的。所谓”峰回路转“,本来就源于心境,感情也如是。不必话讲的太满,套路太深,不如自然而然。只有把心放下,才能由衷地看到云的升起。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边云卷云舒“——我们在格物的世界里,做一个敏感的灵长,又将在自然的馈赠里,尊重生命的轨迹。
山川湖海,自然与爱。初读王维时,是天真自由;再品王维时,是万物有灵,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