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宋代的词坛上也正是因为有了她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使得李清照的词风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一个女词人,却也如同辛弃疾等一些男词人一般,经历了朝代更迭之痛。在北宋之时,李清照由于和丈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写的词更多的是由反映出待字闺中的少女的相思,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追求。词风更多的是活泼,热情,浪漫。但是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生活之后,词风就突然换了一个风格,而这首《如梦令》则是她在北宋时代的一首典型的代表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词作的时辰,是在一个昨夜狂风肆虐,大雨大而不杂乱过后的一个清晨,看到窗外的一片湿漉漉的景象,自然不由地回忆起了昨晚发生的事情。一个“骤”,一个“疏”字从细节之处描写了昨夜的那一场风雨并不是那么的寻常。可实际上,每一场雨水都是那么的寻常又那么的不寻常,而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都是因为诗人内心的思绪在作怪啊。
接下里的一句“浓睡不消残酒”可以隐约地想象到一位酒意还未过的女子已在门口,手指抚着额头的画面。可见,诗人昨晚定是喝醉了啊,经过了一晚上的昏睡,依旧不能解掉酒性。“残”字看似说的是残留的酒精余味,实际上说的是内心的那一点小愁绪。这也定是和昨晚喝酒的原因有关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道明了原因。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门口正在卷起门帘的侍女:院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而侍女的回答是依旧是那样。但很明显诗人对此的回答是很不满意的。一个“却”字表明了作者对于侍女的回答是不认可的,是超出自己内心预期和所思所想的。“依旧”二字则是一种对问题回答的敷衍回答。但实际上侍女也没有说谎,说的也没有什么毛病。只是此时的诗人内心有一些感性的作为女性的想法,作为诗人的她自然还要更加娇作一点。
词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了两个问号,特意强调了自己的语气。一种你本来就应该知道的,肯定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的语气。“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可谓是全是的点睛之笔了。
黄蓼园的《寥园词选》特对这句话做出了高度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经历了一整夜的风吹雨打,海棠的叶子就应是是因为雨水的滋润而更加肥厚,而原本鲜艳绽放的花朵则是在狂风骤雨之下风打落了。诗人并没有出门去看,全是凭借着自己的臆想。因此,这句话凝聚了整首词诗人的心绪的精髓。其中有诗人对于伤花惜时的感慨,也有对于自己青春也将和这些花儿一样容易逝去的伤感。
尤其是“绿”、“肥”、“红”、“瘦”四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每一个字眼都是一种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寄情于景的表达,而这个意象还是作者自己的臆想。可谓是将情感的表达充分地做到了以物传情,做到不露声色。
而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将电视剧的剧名原封不动地从李清照的这首词中搬了过来。电视剧的歌曲的歌词也是采用了这首词的词。虽然小说的内容和词的创作背景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却是以古代为背景,也是很好地传达了一位少女在古代的矫揉造作的可爱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