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诱发因素 http://m.39.net/pf/a_4354435.html
诗经赏析
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主播:念念不忘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先秦:佚名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yǒu杕dì之zhī杜dù,生shēng于yú道dào左zuǒ。彼bǐ君jūn子zi兮xī,噬shì肯kěn适shì我wǒ?中zhōng心xīn好hào之zhī,曷hé饮yǐn食sì之zhī?
有yǒu杕dì之zhī杜dù,生shēng于yú道dào周zhōu。彼bǐ君jūn子zi兮xī,噬shì肯kěn来lái游yóu?中zhōng心xīn好hào之zhī,曷hé饮yǐn食sì之zhī?
参考译文
译文:
一株杜梨独自开,长在左边道路外。不知我那心中人,可肯到我这里来?心里既然爱着他,何不请他喝一杯?
一株杜梨独自开,长在右边道路外。不知我那心中人,可肯出门看我来?心里既然爱着他,何不请他喝一杯?
注释:1.杕(dì地):树木孤生独特貌。杜:杜梨,又名棠梨。2.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3.噬(shì):发语词。适:到,往。4.曷:同“盍”,何。饮食(sì):喝酒吃饭。饮:一说(yìn)。5.周:右的假借。6.来游:来观,来看。《毛传》:“游,观也。”
赏析
参考赏析1:
关于此事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看法,如《毛诗序》说:“《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功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和朱熹在《诗集传》说:"此人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主张诗作不应该以单纯从字面意义出发,而是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针砭统治者的昏聩腐败,或者是统治者以思妇自比,抒发强烈的求贤愿望,这些说法虽然提高了诗的意旨,丰富了诗作的内涵,达到了寓教于诗的目的,但却显得牵强,将自然变为了晦涩,多不为今人所取。现代的评论者大都基于诗作的内容还原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版图,认为此诗是迎送相思之作,如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与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显得更加自然契合。
此诗因篇幅浅短描述的仅为外在环境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因此,诗作有着很大的表意空间。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心中长久的暗恋着一位男子,但却不敢一诉衷肠,只能日日思念,她只身一人在道旁伫立良久,等待着心仪男子的到来,也许这里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地方,也许是听得男子要路经此处,她欣喜而又紧张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但心上人并没有出现,看着四周荒凉的景象,眼前只有那株同样伫立于道旁的孤零零的赤棠树,诗作以生于道旁的杕杜比兴,具有浓厚的意蕴,呈现出女子此刻最真实的心境:孤独,落寞。她因为相思情切而变得焦躁不安,开始默默地念叨着:“彼君子兮,噬肯适我?”,“彼君子兮,噬肯来游?”这如此偏僻,他会经过这里吗?他会专程赶来看我吗?她忧思纠结,担心自己的一腔热情无法换来回应,他忧虑无限,患得患失,盘算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考虑着自己哪一点能够吸引到心仪的男子,这种怀疑正是每一个陷入相思的人的共性。左思右想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我心里既然喜欢他,相信他也一定会来这儿的,但该如何和他交往呢,何不请他喝上一杯,让其既不感到疏远,又不会感到唐突,这些还需要细细的思考,一个“曷”字就把一个小女儿家的心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正如”清代牛运震《诗志》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
全诗两章,每章六句,其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作者以高超的写作技艺,寥寥几笔仅异数字,写出了女子缠绵纠结对爱情幸福憧憬的纯真的心境,达到了结构和情感的完美契合。
参考赏析2: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此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有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此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有“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有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有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此为“我”的想像) 此诗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覆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有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有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每日一学
诗经第1首《君子于役》
每日一学
诗经第2首《国风关雎》
每日一学
诗经第3首《国风桃夭》
每日一学
诗经第4首《国风木瓜》
每日一学
诗经第5首《国风兔罝》
每日一学
诗经第6首《国风樛木》
每日一学
诗经第7首《国风兔罝》
每日一学
诗经第8首《国风芣苢》
每日一学
诗经第9首《国风汉广》
每日一学
诗经第10首《国风汝坟》
每日一学
诗经第11首《国风麟之趾》
每日一学
诗经第12首《国风子衿》
每日一学
诗经第13首《国风鹊巢》
每日一学
诗经第14首《国风草虫》
每日一学
诗经第15首《国风采蘋》
每日一学
诗经第16首《国风甘棠》
每日一学
诗经第17首《国风行露》
每日一学
诗经第18首《国风羔羊》
每日一学
诗经第19首《国风殷其雷》
每日一学
诗经第20首《国风摽有梅》
每日一学
诗经第21首《国风小星》
每日一学
诗经第22首《国风江有汜》
每日一学
诗经第23首《国风野有死麕》
每日一学
诗经第24首《国风何彼襛矣》
每日一学
诗经第25首《国风驺虞》
每日一学
诗经第26首:《国风?邶风?柏舟》
每日一学
诗经第27首:《国风?邶风?绿衣》
每日一学
诗经第28首:《国风?邶风?燕燕》
每日一学
诗经第29首:《国风?邶风?日月》
每日一学
诗经第30首:《国风?邶风?终风》
每日一学
诗经第31首:《国风?邶风?击鼓》
每日一学
诗经第32首:《国风?邶风?凯风》
每日一学
诗经第33首:《国风?邶风?雄雉》
每日一学
诗经第34首《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每日一学
诗经第35首:《国风?邶风?谷风》
每日一学
诗经第36首:《国风?邶风?式微》
每日一学
诗经第37首:《国风?邶风?旄丘》
每日一学
诗经第38首:《国风?邶风?简兮》
每日一学
诗经第39首:《国风?邶风?泉水》
每日一学
诗经第40首:《国风?邶风?北门》
每日一学
诗经第41首:《国风?邶风?北风》
每日一学
诗经第42首:《国风?邶风?静女》
每日一学
诗经第43首:《国风?邶风?新台》
每日一学
诗经第44首:《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每日一学
诗经第45首:《国风?鄘风?柏舟》
每日一学
诗经第46首:《国风?鄘风?墙有茨》
每日一学
诗经第47首:《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每日一学
诗经第48首:《国风?鄘风?桑中》
每日一学
诗经第49首:《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每日一学
诗经第50首:《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每日一学
诗经第51首:《国风?鄘风?蝃蝀》
每日一学
诗经第52首:《国风?鄘风·相鼠》
每日一学
诗经第53首:《国风?鄘风?干旄》
每日一学
诗经第54首:《国风?鄘风?载驰》
每日一学
诗经第55首:《国风?卫风?淇奥》
每日一学
诗经第56首:《国风?卫风?考槃》
每日一学
诗经第57首:《国风?卫风?硕人》
每日一学
诗经第58首:《国风?卫风?氓》
每日一学
诗经第59首:《国风?卫风?竹竿》
每日一学
诗经第60首:《国风?卫风?芄兰》
每日一学
诗经第61首:《国风?卫风?河广》
每日一学
诗经第62首:《国风?卫风?伯兮》
每日一学
诗经第63首:《国风?卫风?有狐》
每日一学
诗经第64首:《国风?卫风?木瓜》
每日一学
诗经第65首:《国风王风黍离》
每日一学
诗经第66首:《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每日一学
诗经第67首:《国风?王风?君子阳阳》
每日一学
诗经第68首:《国风?王风?扬之水》
每日一学
诗经第69首:《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每日一学
诗经第70首:《国风?王风?兔爰》
每日一学
诗经第71首:《国风?王风?葛藟》
每日一学
诗经第72首:《诗经·王风·采葛》
每日一学
诗经第73首:《国风?王风?大车》
每日一学
诗经第74首:《丘中有麻》
每日一学
诗经第75首:《国风?郑风?缁衣》
每日一学
诗经第76首:《诗经·郑风·将仲子》
每日一学
诗经第77首:《国风?郑风?叔于田》
每日一学
诗经第78首:《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每日一学
诗经第79首:《国风?郑风?清人》
每日一学
诗经第80首:《国风?郑风?羔裘》
每日一学
诗经第81首:《国风?郑风·遵大路》
每日一学
诗经第83首:《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每日一学
诗经第84首:《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每日一学
诗经第85首:《国风?郑风?萚兮》
每日一学
诗经第86首:《国风?郑风?狡童》
每日一学
诗经第87首:《国风?郑风·褰裳》
每日一学
诗经第88首:《国风?郑风·丰》
每日一学
诗经第89首:《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每日一学
诗经第90首:《国风?郑风?风雨》
每日一学
诗经第91首:《国风?郑风?子衿》
每日一学
诗经第92首:《国风?郑风?扬之水》
每日一学
诗经第93首:《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每日一学
诗经第94首:《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每日一学
诗经第95首:《国风?郑风?溱洧》
每日一学
诗经第96首:《国风?齐风?鸡鸣》
每日一学
诗经第97首:《国风?齐风?还》
每日一学
诗经第98首:《诗经·齐风·著》
每日一学
诗经第99首:《诗经·齐风·东方之日》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南山》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甫田》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卢令》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敝笱》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载驱》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齐风?猗嗟》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葛屦》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汾沮洳》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园有桃》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陟岵》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伐檀》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魏风?硕鼠》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蟋蟀》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山有枢》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扬之水》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椒聊》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绸缪》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杕杜》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羔裘》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鸨羽》
每日一学
诗经第首:《国风?唐风?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