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过重是万病之源红豆薏米水怎么喝,祛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又热又湿的三伏天来了,“祛湿”又被提上了日程。夏季湿气大。因为降水多的地方阴雨绵绵,干热地区人们又长时间呆在空调屋里吃冷饮,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所以原本可以通过室外运动排出的汗液、湿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积在了人们的体内,影响身体健康。于是每到夏天,“祛湿”就成了很多人的头等大事。体内有湿气怎么办?很多略懂养生的人群,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红豆薏米水!满医常纪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了,红豆薏米水也不是随便乱用的。吃的不对,不但不能祛湿,反而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湿邪是如何产生的?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人体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正常湿气,但若是湿气过重开始致病,就形成了“湿邪”。

人体内的湿气,不是水一样或者水汽一样的物质,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特别存在于骨缝关节处。

它非常容易渗透,且从不孤军奋战,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比如,湿气遇寒则为湿寒,遇热则为湿热,遇风则为风湿,以及还有暑湿、痰湿等。

湿邪过重易伤阳气。体内湿气的来源,一般分为内湿和外湿。

内湿

内湿源自身体内部,与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经常吃生冷的食物损伤人体阳气,湿气就会在体内形成;

吃太多油腻食物,过量食肉,消化不好会导致湿气堆积;

缺少运动导致身体机能退化,容易造成体内湿气过重;

身体免疫力低下时,体内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也可以在体内形成湿气。

外湿

外湿来源于外界环境。

一般情况下,若工作或者居住环境长期潮湿寒凉,或者恰逢阴雨、梅雨季节,就容易导致湿气侵袭。

外湿容易通过鼻腔呼吸、皮肤呼吸等方式进入体内,使得“内湿”“外湿”相互结合,更容易增加各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湿气重的症状表现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小肚子大,身体浮肿。

2、身体发沉、发重,浑身无力。3、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不好,嘴里发黏。4、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耳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5、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6、眼袋下垂,黑圆圈严重,肥胖,减肥后反弹。

以上症状,如果你占了1—2种,就要引起注意了,这说明体内有湿气。

湿邪是很多疾病的根本,会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湿气不除,容易引发及恶化疾病。

红豆薏米祛不祛湿?

提起祛湿,很多人都知道红豆薏米水。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红豆薏米”代茶饮,干净又方便,冲泡即可饮用,很受上班族、年轻人的青睐。

此外,不少家庭也会在夏季到来时,每天在家中熬好很多薏米水,当成日常饮用水来喝。

只是,一股脑儿喝下去的红豆薏米水,真的可以祛所有人的湿吗?

薏米+红豆,本身的确是祛湿的好食材。但薏米性味偏寒,想发挥好功效,还需好好分体质、按方法食用。

湿热体质人群

热性体质的人往往容易出汗、烦热、口渴,爱喝凉水,手心脚心常常热烘烘的,并且舌头偏红。

薏米有良好的利尿祛湿的功效,且药性偏寒凉,薏米+红豆直接煮水煮粥,对热性体质的人群是有裨益的,可以适当饮用。

寒性体质人群

生薏米偏寒,对寒性体质的人不友好,且长期喝会伤及到脾。脾损伤,不能运化水湿,这样的话反而会越祛湿,湿气越多。

如果你日常容易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平时爱喝温热的水、容易腰膝酸软,并且舌苔白腻,一般情况下是体质偏寒。

这时想要祛湿,就得改一下“红豆薏米水”的配方了。

将生薏米洗净放入锅中,文火慢炒,待表面微微泛黄有焦香味即可出锅。炒过的薏米性温,还有健脾化湿的功效。此时再去煮水服用,比较适合体质寒凉的人群。

红豆薏米水正确煮法

除了要根据个人不同体质,区分生薏米和炒薏米的区别。在熬制红豆薏米谁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赤小豆而不是红豆

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红豆养心,赤小豆祛湿;从形状上看,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注意不要弄错。2、赤小豆+薏米,需要提前浸泡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最好用热水浸泡较长时间后再煮,否则很难消化。3、祛湿的同时,还需健脾脾与湿气相互影响。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在煮红豆薏米的同时,建议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类似芡实、茯苓、莲子、山药等味甘性平的食材,它们可以增加补脾健胃、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的功效,且对于寒性与热性体质的人群都适用。助力祛湿的小叮嘱

满医常纪庆说,食疗之外,想要远离湿气侵袭,我们还需在生活习惯上调整自己。

1、尽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保持房间与个人身体干燥。洗澡洗头后记得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2、病从口入,切忌贪凉。不要一次性吃太多生冷、油腻的食物,减少暴饮暴食的机会。此外,少喝或者不喝酒。3、不要久坐。长期坐着不动,机体代谢会逐渐变慢,运动能力受到影响,容易招来湿气。4、坚持锻炼。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5、每天泡脚。夏天泡脚,暑湿可祛。END非遗满医常纪庆,中医职业医师,现已开通线上免费义诊服务,可扫图片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yz/10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