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温柔了一生的盛唐诗人

无处安放的肉身,无拘无束的灵魂

——"诗佛"王维

——序——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当圣人。

王维就是这样的人。

王维的爷爷叫王胄,是宫廷里著名的乐官。

王维的母亲是一名画家,精通佛法,是当时著名的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精通诗文,官任汾州司马,亦是世代为官。

而王维这个孩子,继承了家族所有优秀的基因,接受了最顶级的教育。

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还有着非常好的音乐天赋。他身形高大,姿容俊逸,一表人才。

优良的家境,过人的才华,都让年轻时的王维站在了比同龄人更高的地方。

但这让人羡慕的一切,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平安顺遂的一生。

或许“天妒英才”这一词,比“天之骄子”更适合他。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一生之情

亲情:同甘共苦

王维17岁时,与好友祖自虚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途中,逢重阳节,他想起老家的弟弟王缙,便写下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弟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友情:相见恨晚

孟浩然是王维的朋友,更是知己,公元年,王维返回长安任职,孟浩然赴京赶考。两人在京相遇后,一见如故,相见恨晩,由此结下11年的深情厚谊。

公元年,王维受职"知南选",负责主持南方的科举考试,路过襄阳时,得知好友孟浩然背疽复发病故,潸然泪下,一挥而就写下感人至深的《哭孟浩然》:

古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爱情:一往情深

诗人丧妻,大多都曾留下哀转久绝的句子。但这些人却都在留下诗后,回头又立马觅得美人归。王维不同,他是一个典型用行动去爱的人。他一个字都没写给亡妻,只是终日静默,枯坐庭前,用终身不再续弦来纪念亡妻。这样的悼念,胜过万滴泪,胜过万首诗。

他从来是王公贵族座上之宾,到后来“扈从不及,为贼所得”,以至于“服药取痢,伪称喑病”。如果不是《凝碧诗》和王缙请削己职以赎兄罪,只怕罪行定的不轻。

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一般的人大约不是愤于时局就是悲于身世吧?然而你在王维的诗里看不见。他看花看鸟看山看水,仿佛之前的事情不过一片乌云,清风一吹又复皓月当空。

他不是装作遗世独立逃避现实。骄傲清高的人心中毕竟还是有自己,像李白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朱敦儒会有“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王维只是清淡地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清冷平淡地看木末芙蓉花就在无人深涧“纷纷开且落”。

这不是心灰意冷。他只是真的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唐人之诗,一贯的温柔敦厚,而王维又是温柔敦厚到了极致。他的“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他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他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哪一首不是温柔敦厚到了极点?他这样一个人,怎么有人竟以为他的“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他的“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是逃避、是寂灭?

世界对他如此残忍不留情,而在他的诗里却丝毫不见端倪。他一如既往地温柔敦厚地作诗,仿佛他的世界里从来都是一派风和日丽。诗是美好,他不愿将诗作为发泄怨愤的工具。

诗词赏析壹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苏东坡:“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涵泳大雅,无异天籁。这是一首知名度较高的小诗,很有艺术特色。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就汇成完美的天籁之音。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喜欢一个人,背上旅行包,听班得瑞那空灵的旋律,纵情于山脉之巅,淮水之畔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相传古代有个征夫死在边地,他的妻子在树下大恸而死,最后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相思子”,用来象征思念。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本诗借咏物而寄相思,四句正好分别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正所谓是

随遇而安皆有数

红尘来去不是空

王维,这位盛唐时期的诗人

将他所有的苦难化作了温柔留给后人

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探寻

排版:吴瑞

文字内容:徐倩倩、顾琪娇、周桂平、周黄荣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xt/4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