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很开心和大家共同开启美妙的早读时光!
今年的“寒假”格外的漫长,自从上学期结束以后,你和你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你有没有想他们呀?古人不能像现在的我们可以和小伙伴打电话、发信息,甚至视频聊天,那么古人之间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借写红豆而抒发相思之情的诗。现在请你先张开嘴巴,大声跟着老师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一、题目简介
这首诗名为“相思”,却全文围绕“红豆”来写,这是为什么呢?红豆产于南方,果实鲜红浑圆,南方人常将它用在佩戴的饰品上。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塞,哭死在一棵树下,死后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而“相思”不仅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由此可见诗中抒写的是对朋友的思念。
就让我们结合这首诗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能否读出些什么?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理顺诗意。
现在让我们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来理顺诗意。
诗题《相思》,就是思念的意思,这首诗实际上用我们常用的词语替换法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不过有两个难理解的词需要大家注意:
1.“南国”就是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2.“采撷”是指采摘。
如果有时间,请你把这些词意抄写在古诗中,加上想象当时的场景,试着先自己理解一下全诗的主要内容吧!(全诗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长出多少新枝啦?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让我们闭眼想象诗人借问处于南方的友人,红豆生长状况,实则暗含对他的思念之情的场景,听老师轻读,再次重现古诗。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三、整体赏析
整首诗就好像作者在和遥远的朋友闲聊一样,语言单纯,富含想象。首句“红豆生南国”,就好像在说红豆在南方,你也在南方。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接地自然流畅,春天到了,你快看看,红豆是不是已经长出来了。用设问的口吻显得十分亲切。第三句紧接着让对方“多采撷”红豆,用采摘红豆来寄托思念之情,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诚恳动人。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切和红豆的另外一个名字“相思子”,又包含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没有直接表白,但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在生活中,最深情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朴素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就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轻松热情的思念,再来读一遍古诗吧!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的古诗诵读就到这里了,现在你能充分理解这首诗了吗?王维的《相思》,随着《唐诗三百首》传诵至今,几乎家喻户晓。请你快快把这首诗积累下来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