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鸡骨草研究概况

[摘要]:中药鸡骨草分为小叶鸡骨草、大叶鸡骨草两种,其基源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东相思子。文章对中药鸡骨草的生态学、种类和资源分布、人工栽培、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和开发应用概况等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药鸡骨草提供依据。[关键词]:鸡骨草;栽培;利用中药鸡骨草的基源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东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自年以来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有收载。药用干燥全株,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等疗效显著。近年来,鉴于鸡骨草在保肝护肝、治疗肝炎、肝硬化等方面的疗效,医药工作者加强了对鸡骨草的研究。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生态学研究据陈芳清、徐祥浩研究报道,温度是影响鸡骨草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鸡骨草主要分布于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0℃的部分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星散分布,分布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为马尾松——桃金娘——芒萁群落,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鸡骨草适于生长在弱酸性土壤。光照也是影响鸡骨草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之一,栽培地最好有10%~20%的荫蔽度。鸡骨草茎、叶的生长动态为双峰型。目前群落结构和鸡骨草野生资源遭受人为破坏较严重,应加强鸡骨草野生资源保护,积极开展人工栽培,强化合理开发利用。2种类及分布豆科相思子属约有12种,我国有4种,即广东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毛相思子(AbrusmollisHance)、美丽相思子(AbruspulchellusWall.)和相思子(AbrusprecatoriusLinn.)。其中作中药鸡骨草使用的有两种,一种叫小叶鸡骨草,即广东相思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一种叫大叶鸡骨草,即毛相思子。这两种鸡骨草在栽培生产中都有种植。广东相思子为攀援灌木,高1~2m,常披散在地上或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小枝及叶柄被粗毛。主根粗壮,长达60cm。茎细,深红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12对,倒卵形或长圆形,长0.5~1.5cm,宽0.3~0.5cm;先端截形有小芒尖,基部浅心形,上面疏生粗毛,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小脉两面均突起,托叶成对着生。总状花序短,腋生;花长约0.6cm,花冠淡红色。荚果长圆形,扁平,疏毛,有种子4~5颗。种子长圆形,光滑,扁平,褐黑色,种阜明显,蜡黄色;中间有孔,边缘为一长圆形环。花期8月,果期9~10月。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泰国也有分布。毛相思子为柔弱缠绕藤本,全株密被张开的黄色短柔毛。簇生细小须根。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6对,膜质,长圆形,最上叶常为倒卵形,长1.4~2.4cm,宽0.6~0.8cm,先端截头状,但有小锐尖,上面被疏毛,背面密被长毛;小脉不明显;托叶极小。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粉红色,4~8朵聚生于花序总轴的每一短枝上。荚果扁平,长约5cm,宽约0.8~1.0cm,淡灰黄色,被长柔毛,先端有喙,约含种子7~8颗。种子卵形,扁平,暗褐色,有光泽;种阜小,环状,种脐有孔。花期8~10月,边开花边结果。分布于广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3人工栽培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加上滥采滥挖,鸡骨草野生资源日趋枯竭,近年来已逐渐采用人工栽培,人工栽培技术也日渐成熟。据调查,在广西玉林市人工栽培面积已达66.67hm2。栽培鸡骨草总黄酮的含量高于野生鸡骨草。3.1人工栽培技术生产上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繁殖,也可直播及分根繁殖。鸡骨草种子硬实,可用摩擦法、热水浸种法和机械砂擦法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2~5月播种,点播或撒播。点播株行距2cm×3cm,播后盖1cm厚的砂土或火灰,喷水保湿,并盖一层稻草。每m2播种量为15kg。播后4~7d出苗,齐苗后10d施1次人畜粪水(每公斤兑水20kg),或施用少量复合肥。30~45d当苗高10~12cm时即可移植至大田。行株距为20cm×30cm或15cm×30cm,栽后及时淋水,每月除草、松土1~2次。鸡骨草生长前期约4~5月,每月1hm2以尿素1.5kg或硫酸铵3.0kg兑水kg施肥1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生长中期约6~8月兼施磷钾肥,每月1hm2用氮、磷、钾复合肥75~kg或尿素1.5kg,或硫酸铵3.0kg,兑kg粪水进行沟施。生长中后期即9月以后,每公顷施过磷酸钙~kg,猪牛粪3~0kg。注意当茎藤蔓高30cm时(4~6月),在株间搭好支架以利蔓茎攀援。3.2病虫害防治鸡骨草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叶点病、蚜虫。①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雨季,先是根腐烂,以后茎藤萎蔫,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及时排除植地积水,结合撒施草木灰;在生长季节用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灌根。②炭疽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阴雨天,主要危害叶片和荚果。感病初期,叶缘似开水烫过的水渍状,严重时叶、果病部呈灰白色,最终影响叶片生长,种子不饱满。防治方法:及时排除植地积水;在生长季节用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喷洒,连喷2~3次。③叶点病:发病初期叶尖呈现淡红色蔓延,叶基部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淡红色。防治方法:及时排除植地积水;在生长季节用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喷洒,连喷2~3次。④蚜虫:用乐果0倍药液喷洒防治。3.3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一般于11~12月或清明后连根挖出,除去荚果(种子有毒),去净根部泥土,将茎藤扎成束,晒至八成干,发汗再晒足干即成。4药理作用4.1对肠平滑肌的影响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在离体豚鼠回肠试验中,高浓度煎剂对乙酰胆碱所致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组胺所致仅有轻度抑制,对氯化钡所致者无影响。4.2增强小鼠游泳耐力鸡骨草根煎剂5g/kg灌服可显著增强小鼠游泳耐力。4.3其他作用鸡骨草粗皂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4.4毒性鸡骨草煎剂腹腔注射g/kg,或g/kg,或灌服g/kg,3d内均不引起小鼠死亡。5化学成分鸡骨草全草粗皂甙水解产物含多种三萜类皂甙元:相思子皂醇(abrisapogenol)A、C、B、D、E、F、G,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A,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光果甘草内酯(glabrolide)。还含相思子皂甙(abrisaponin)1,胆碱(choline)和相思子碱(abrine)。根中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6临床运用6.1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鸡骨草全草60~90g(儿童30~60g),瘦猪肉60g,加水0ml同煎,沸后文火煎至ml,每日分3次服,直至痊愈为止。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44例,治愈42例,治愈时间平均21d,黄疸消失平均15d,肝功能一般18~21d恢复,肝肿大也随之恢复。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6.2治疗各型急性肝炎成人每日取鲜鸡骨草g(干品60g),加红糖60g,分2次煎服,儿童减半,至症状消失为止。治疗各型急性肝炎7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儿童疗效尤佳,对慢性者似无效。7产品开发因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在保肝护肝、治疗肝炎、肝硬化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所以鸡骨草的产品开发已十分成功。目前已开发的鸡骨草中成药制剂有鸡骨草丸、鸡骨草胶囊、舒肝合剂、结石通片、鸡骨草肝炎冲剂、鸡骨草片、肝舒胶囊等。鸡骨草在民间的利用也很广泛,两广人喜欢制作用于保肝的药膳如鸡骨草煲生鱼汤、鸡骨草红枣汤等,用于去湿毒的保健凉茶等。广西的名牌企业之一——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鸡骨草丸因其疗效显著已成为全国知名产品,并销往东南亚,年产值近亿元,产业化前景广阔。8其他研究湖南粮科所经过试验,发现鸡骨草对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有降解作用。陈芳清等的研究表明,鸡骨草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中心逐渐下移,根生物量和根长垂直分布的变化反映了这种转移,地上部生长与根生物量有着显著相关性,荫蔽度是影响根系分布面积和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天勇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并测定了鸡骨草和相思子中的相思子碱,建立了中药中相思子碱分离、测定的色谱法,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9结语中药鸡骨草对治疗肝炎有独特功效,促使人们对其生态学、资源分布、引种和驯化、栽培技术、药理、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在质量标准、规范化栽培以及治疗肝炎的活性成分方面尚未有答案,今后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略

声明:本文摘自期刊“广西农业科学”,分享仅为传播中药行业相关知识,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

白隆华,董青松,蒲瑞翎-《中药鸡骨草研究概况》上一篇:中药黄精套作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wk/4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