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在这里读到
读南
对“吊烧肉”的想念似乎充斥了我的整个童年作者
为之
在副食品大楼隔街的西北面,也可以说就是斜对面,那个位置大约与今天东正街一家有名气的早餐店“渴望早餐”相当,有一家专门卖腊味的店铺,店面的模样已经不记得了,店铺的名字具体叫什么也不记得了,大人们都叫它“腊味部”,或许它曾有一个具体的名字,隐隐约约的记忆中就叫“东风腊味部”吧。但我记得很深的是,微黄的灯光,一串一串在柜台上空悬置的各类腊味食物,正好与你迎面相对,或是几节鼓鼓囊囊的香肠,或是一整只鸡一整只鸭,或是几块黄里透红的“吊烧肉”……这些腊味在灯光的铺照下,荡漾着诱人的香味。在腊味部里应该还有卤味,那种卤香也掺和在腊香中,童年的我即使走进腊味部,光看不买也算是一种享受。渴望早餐店对“吊烧肉”的想念似乎充斥了我的整个童年。母亲只有在我读书考试得了一个好名次或是完成了一件令大人满意的大事情时,或是生日或是重大节日时,她才会给我和弟弟买上一块“吊烧肉”,回家切成很薄很薄的片,用辣椒炒成一两碗美味佳肴犒劳我们。“吊烧肉”应该是很贵的,腊味都是很贵的,在物资凭计划的年代,吃一次新鲜肉都是一次奢望,何况是腊肉呢?对“吊烧肉”如此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它有一个新奇的名字,从前我只知道“吊烧肉”这个音,根本不知道“吊烧肉”这个意;二是在这个腊味部的食品中我吃得最多的是“吊烧肉”,应该是它的价格可能最便宜。现在回想起来,为未能遍尝腊味部的食品感到一种遗憾,“吊烧肉”未必是最好吃的,还有太多的美味除了遗憾甚至连记忆的味道都没有,但谁也无法回到从前。沈公堤街后来我们家每逢过年都会去一家小店灌制香肠,香肠的味道特别好,我自从吃过这家的香肠之后,对于其它的香肠几乎感觉吃不下口了。只到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这家小店灌制香肠的师傅就是从前腊味部的老师傅,它的小店就在现在东正街的北面的一个菜场里,菜场所在的巷子现在叫“沈公堤街”。原来如此,果然不同。前一年的年末,我决定陪母亲一起去这家小店灌制过年的香肠,除了帮一帮上了年纪的母亲,更重要的是在心中还有一个从前腊味部“吊烧肉”的情结。早晨去得很早,但小店的顾客已经排成了长队。这个小店的门面紧邻老粮食局的南门,距离从前腊味部的地方仅有几十米。从前的腊味部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前腊味部有的师傅还在,练就的手艺还在,只是从前的年轻师傅变成了现在的年老师傅。小店简陋的门面正处这小巷的菜场之中,排队的顾客大多是老顾客,还有老带新的顾客,还有慕名前来的外地顾客。顾客们灌制香肠的肉大多是自己带的,小店负责加工和配料,老师傅和家人一起忙碌着,过节的日子因为人多,连吃口饭的时间都难得有。顾客们虽然排队,难免也有你争我抢的时候,十分的热闹。我仔细看了看香肠的加工过程,想必这加工香肠的奥秘就全在这小店的配料之中了,同样是猪肉,经过他家的配料,味道就与众不同,令人口齿难忘了。在这香肠的特别的醇香中,我感觉到了一点点真真切切老酒陈酿的芬芳,我也品尝到了昔日“东风腊味部”的美味,因为这老香肠的传承还在,一家人多了营生的手段,我也少了从前没有遍尝腊味的遗憾。在副食品大楼隔街的西北面,也可以说就是斜对面,那个位置大约与今天东正街一家有名气的早餐店“渴望早餐”相当,有一家专门卖腊味的店铺,店面的模样已经不记得了,店铺的名字具体叫什么也不记得了,大人们都叫它“腊味部”。
往期推荐
老街就是从前这“三纵三横”的几条街先有“正街”,后有“南县”荷叶清香顿时散发开来印痕里填满酸酸甜甜的味道end
凝聚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编辑:锦高审核:子衿剪辑:海辉
联系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