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相思,并非写爱情,而是写友情

公元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李龟年带乐队尾随其后,随时演奏助兴。玄宗李隆基兴趣高昂,招来诗仙李白乘醉作新曲《清平调》三首。李龟年当即歌唱,玄宗亲自吹玉笛伴奏。

《清平调》三首。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前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李白高超的艺术功力。

李龟年是唐代音乐家,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唐中期洛阳人。李景伯之子。

安史之乱后,洛阳、长安相继陷落,皇帝逃至成都,李龟年也流亡江南。流落江南期间,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安史之乱后,杜甫亦居无定所,流落江南。公元年的春天,已垂垂老矣的某日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歌声,杜甫寻声而去,看到一个衣衫槛楼,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弹唱王维的《相思》。

此人就是李龟年。

多年未见的两人再见面时杜甫穷困潦倒,李龟年卖唱为生。老朋友相互倾诉心中压抑的苦闷,唏嘘不已。杜甫为这次相逢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一生多次演唱王维的《相思》,这是他表达对王维友谊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江南再见李龟年时,他也在唱着《相思》。

王维和李龟年是好友,两人惺惺相惜。二人的相识,源于某次岐王邀请李龟年到府中演奏,王维也在席间。王维和李龟年就此相识。

王维写诗,李龟年作曲,二人常常高歌一曲,举杯狂欢,日子在彼此的友情中,恬淡,平静。

公元年冬天,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李龟年决定难逃,临行,王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写就《相思》赠与李龟年,又叫《江上赠李龟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一对恩爱夫妻在新婚夜携手在院中种下一株树。

后丈夫应征入伍,远赴边关,不幸战死沙场。

噩耗传来,妻子伤心欲绝。终日坐于院中树下以泪洗面,颗颗血泪将树的根部染红,不久,妻子郁郁而终,随夫而去。

此后每年,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实,犹如一颗颗血泪,寄托着对离别爱人的思念。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从此人们唤它“相思豆”。

对王维而言,知音即将漂泊他乡,大唐颓势不可逆。内心的愁苦和,对知音的思念,丝毫不亚于那位伤心而亡的妻子。

上元二年(年),王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年,李龟年拨弄琵琶,高歌一曲《相思》,突然昏倒在地,几天后郁郁而终。

年冬,杜甫也在潭州前往岳阳的船上,溘然长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sj/12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