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相思苦”一词,相信许多人都会对它又爱又恨的感觉。爱这个词,是因为心里装着一个值得相思的人,恨这个词,是因为相思一个人真的太痛苦了。那么相思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相思入诗词”这样一句话,在诗词中,能读到很多文人墨客的相思心理。例如李白的《三五七言》,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等。
编者认为,在众多诗词中,有三首诗词,很适合解读“相思苦”。那么何谓“相思苦”?读过这三首诗词的人,才会深有体会。
第一首:《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是一首咏物寄情诗,是王维所作。在浩如烟海的唐朝诗人中,王维享有“诗佛”雅称,由此可见,他写的诗,非常有艺术价值。
在古代,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全诗以红豆为主题,感情基调优美淡雅,思想开阔。其中“多采撷”与“最相思”这六个字一语双关,切中了题意,又关合了情思,可谓妙笔生花,将红豆与相思完美结合。
王维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对相思能够理解那么透彻,与他的结发妻子有着莫大关系。王维的妻子是崔氏,两人从小就是“娃娃亲”。
长大后,王维对这门亲事也很是满意,而且对爱情也非常忠贞。可是后来,妻子因为难产,连通腹中孩子一同去世。而王维也没有再续弦,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了30余年,对妻子充满了思念。由此诗可见,王维的“相思苦”是非常悲痛的。
第二首:《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是北宋的著名词人,跟李清照一样,同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他年轻时潇洒风流,逍遥自在,却在考取功名上屡屡受挫。于是整天躲在青楼花天酒地,跟青楼女子写下了不少卿卿我我的诗词。这首《蝶恋花》就是那时所写。
词意很简单,上阕主要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为相思做铺垫。下阕描写思念一个人的日子,身体也憔悴了。
上阕写登高跳远所看到的景象,所写的景象渲染了楚楚凄凉的气氛。下阕写了词人为了消减离别愁而狂饮,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最后词人恍然大悟甘愿为了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就是柳永的“相思苦”。
第三首:《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历史上,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雅称。她的一生与柳永相思,命运多舛。也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下了不少有关“相思”的诗词。
这首词是李清照与丈夫分别之后,不忍离别的深情所作。可后来在战乱中,李清照的丈夫病逝,因此她对丈夫产生了无限相思。
李清照的“相思苦”虽然看似简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却给人一种无法消除,持续的烦恼与痛苦,这就是李清照的相思。
有人说相思的味道像苦瓜一样苦,有人说相思心如刀割,痛不欲生。其实编者认为,每个人对相思的定义不一样,不能持统一的标准。不知道这三个人,三种“相思苦”,有没有属于你的一种?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