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歌,原本是乐府曲调名,配上歌词可以进行演唱。至于曲调,可以从“伊州”二字有所了解。伊州,就是现代的新疆哈密。诗中描写了一段绵长不绝的相思之情,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出征的爱人。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典型的“思妇诗”。思妇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好几首思妇诗。诗中的女主角有个共同特点,对待夫妻情分忠贞不渝,坚信情比金坚。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思妇形象。与前朝作品相比,诗中的女性在表达情感时,显得含蓄内敛。
王维的这首《伊州歌》,借鉴了前人的成功经验,用通俗的言语,写出了一段长达十年的相思故事。丈夫出征十年,妻子苦苦等候,该有多么痛苦啊。面对生活的不易,妻子没有放弃这段感情,依然痴心等待。这样的故事,不是一家一户的经历,而是出征兵将家属的共同遭遇。由此,让这首诗具有了时代特征。
在一个月明之夜,有清风掠过。独守空房的妻子,压抑不住相思之情,想念出征的丈夫。她有些嗔怪,称呼丈夫为“荡子”。丈夫一走就是十年有余,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在丈夫出征之际,妻子反复叮嘱他,“每到大雁南归的时候,一定捎回几封家书。”遗憾的是,月月盼、年年盼,依然没有等来丈夫的消息。
诗的前两句描写当下的生活,后两句描写十年前的一幕。通过对比,揭示妻子的痴心。与此同时,默默等候丈夫十年,从侧面强调妻子的急迫心情。王维运用倒叙的手法,产生无尽之意。
可以分析一下,丈夫出征十年,不可能按时邮寄家书。路途遥远邮路不畅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一点是十年分别,夫妻情分还能剩下几分。在传统故事中,妻子苦守寒窑,丈夫另娶新欢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伊州歌》中的妻子,估计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王维用“苦相思”形容妻子的状态。
明月清风,多美的景色。本应该阖家团圆,快乐生活。现实的无奈,拆散了恩爱的夫妻。这一幕生活的画卷,配上曲子,传唱四方,以慰相思之情。这首诗在王维的作品中并不著名,不过还是能看出他的文学功底。诗中的言语有一种娓娓道来的韵味,表明王维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拓展阅读
梦中登月,俯视人间,李贺《梦天》
学习理性思考,这首《题西林壁》不会过时
学学他怎么夸赞人,杜甫《柏学士茅屋》
无处寄托相思情意,《蝶恋花·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