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收到红包0.52,老妈母亲节快乐,均表示不开心。孩子发了红包嫌少嫌抠搜;不发吧,嫌弃孩子情商低心里没有妈。还有的老母亲说,等了一天最后直接问儿子开口要了红包。
母亲节,晒红包的,晒转账记录、晒衣服,煞是热闹。
广大老母亲们收到红包或礼物的在高调地炫耀,没收到的在独自失落心酸。
还有的说,自己省吃俭用养的那个不孝儿子,一直没动静。经过自己委婉提醒旁敲侧击,才勉强发了个小红包。
还有无论你怎样旁敲侧击提醒都无动于衷的,老母亲在心酸长叹,别人家母亲过节收红包收礼物,她连个P都没收到。
接着有人幽默地说,姐姐们,格局要打开,眼光要长远,养儿子,是为了以后过清明节的。
其实,关于红包礼物这个事情吧,没有多没有少,给与不给,都不重要。每个人都量力而行。
现在很多节日被网上带节奏带的也有些跑偏了,明明过个节吧,搞得网上哀嚎一片,一片攀比之声。
红包或礼物一时成为检验儿女孝与不孝的标准。
话说老人吧,养儿养女一辈子,老了有个攀比心理也不足为怪。
中青年母亲们就真的没有必要了。儿女尚且年幼,或才上班。他们心里有没有,都是自己的娃。
你辛苦半生供他们读书求学工作结婚成人,大河都过去了,现在又在乎小溪。
就算他们给个三百五百,千八百的,放到大家的日子里,也算不了啥。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
而你无非要的就是一种仪式感,要的是孩子的一份心意,要的是被在乎的感觉。
无非就是想到自己倾尽半生的付出,是该有个回报的时候了。是孩子大了,你才有了期待有了索取的意愿和奢望。
孩子小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再苦再难,两口子拼命拉磨,省吃俭用,任劳任怨,是没半句怨言。
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不同的时间段年龄段,大人和孩子的心态和心境都不同了。
说到孝与不孝,《天道》里丁元英有段话很经典: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另外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孩子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他们自己都自顾不暇,又如何有余力来管父母呢。
生而为人,养儿养女,只是义务是责任。如果总想着回报,而孩子们忙各自的生活忽略或者遗忘,你心里就会不平衡,就会失落会痛苦。
无论哪种感情,没有奢望没有期待,再收到就会是意外的惊喜。
社会的喧嚣与浮躁,让现在的人更懂得用金钱来表这情义了。
人也越活越现实,用金钱表达的情义是情义。口头的表达的情义,就显得让人感觉变得廉价了。
但是伸手要来的糖和主动给的糖,味道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是问孩子索取红包或礼物。
孩子长大了,知道感恩和回报父母是他们的事,做父母的没有必要把爱演绎成捆绑孩子的桎梏与枷锁。还会搞得自己很累。
当爱成为别人的负累,无论爱与被爱的,都会感到疲惫。自己的儿女自己最了解,别因为攀比心理,让爱与被爱都变了味。
礼物和爱,都不要伸手去要,主动给的是偏爱,伸手要的是施舍。
养育儿女长大成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财富。
作者简介:柳七公子,另用笔名柳如眉,山东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作品《萧何的奋斗笔记》《待我相思放下,许你浪迹天涯》《最美流年遇见最美古诗词》《一宵冷雨,半世浮萍:纳兰容若词传》等作品。喜欢我的文,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