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王维,体会生活中诗意的美好

北京最好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1.王维的古诗,陪伴着孩子的童年

我儿子三岁半了,已经到了可以进行古诗启蒙的时候了。原来的我不懂,以为只要是古诗就行,但没想到,古诗的字数不同,给孩子们的理解造成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于是,为了搜寻最合适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我买了好几套书。有趣的是,我最喜欢的那几套书,它们选取的最初的那几十首诗歌,竟然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说,它们都会有骆宾王的《咏鹅》,会有李绅的《悯农》,会有孟浩然的《春晓》,会有李白的《静夜思》,也会有王维的《画》和《相思》。

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它们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富有意境。

跟着孩子学习的过程,我脱离了背诵文本的桎梏,开始学着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诗歌。就比如说,这首《画》,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创造了无穷的意境。难怪有人会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也真真是诗佛了。

2.近观王维:读《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

当学生的时候,最犯愁的就是背诵古诗词。等到自己长到了一定的年岁,再回头观望,终于在瀚如烟海的文字中,体会到了诗词精炼的美妙。

我终于学会了不再仰视这些伟大的诗人,而是学着用一个平凡人的视角,去体察他们的人生。在读了一本本他们的自传之后,我尤其要深深地感慨于,王维佛性的可贵。

和李白天才式的洒脱不同,王维的佛性,更富有智慧的沉淀。那是一个盛世,读书人都向往的年代,王维与李白、孟浩然、张九龄,都同属于那段历史。

作者墨三,他用轻快明丽的语言,在《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一书中,为我们诗意地阐述了王维的一生。那个时期,杜甫还籍籍无名,李白还尚在蜀中,彼时的他,却早已名噪京城。

早期的王维,作为一个意气飞扬的少年游侠,那四首《少年行》也洋溢着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后来在官场上的贬谪,让他有了更多的对于人生晦暗的思考。经过归隐的沉淀,他的诗中,开始透着更多佛性的光芒。

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但那个时候,为了求取功名,整日也是忙忙碌碌。真正能够惬意安详的闲暇时光,终究还是有限。聚少离多,王维给友人的送别诗,却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劝勉。可惜,世事并非总是如人愿,三十岁的王维,妻子去世。他从此终身未娶。伯乐张九龄的被贬,更加重了他的忧患意识,同时,孟浩然的离世,对于他也是致命的打击。人到中年,他做官的想法却越来越淡。尽管后来,他又出去做过几次官,但那些宦海沉浮,却再也不能左右他的灵魂。终于,他在辋川别墅,和裴迪等好友一起安详归隐。

他的“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好,让人不再害怕孤独;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给多少失意之人以慰藉;他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作为送别诗的经典,被传唱千年。

王维,他和普通人一样,这一生,也会经历很多的坎坷。但他最难能可贵的,正是他面对坎坷时那种淡然的心态。

常年礼佛的王维,早就于纷纷扰扰中,寻求到了生活的真谛。他愿意享受那种难得的孤寂。正如他的画与乐一样,他的作品本身,他智慧的沉淀,就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3.读传记,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

墨三在《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一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了王维佛性的一生。也许,相对李白来说,他不够洒脱浪漫;相对杜甫来说,他不够忧国忧民;相对张九龄来说,他不够位高权重,尽管他曾官至右丞。但王维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早已经奠定了他在大唐的地位。因为这种独特的人生观,因为这种独特的佛性,他始终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今天的人,当我们再去读王维的诗歌之前,不如先了解一下王维的生平。墨三的《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就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

书籍的风格并不沉闷,作者也脱离了时代的束缚,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写那时候的王维,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从文字背后,可以看到作者对其为人的钦佩,对其才情的艳羡,以及对其境遇的同情。

今天的我,也终于读懂了王维。因为王维的诗歌,我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许,对于纷纷扰扰的世界来说,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拥有太多。心中有定力,我们就能对抗无尽的浮躁。

倚风自笑觅禅音,那才是生活中最美的小确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sf/10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