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文肖向荣

师恩难忘

肖向荣

我的老师,都是我的恩师,都是我不能忘记的恩人。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中专,后来又上大学,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或兼课老师,我都没有忘记,至今都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还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年秋天,我出生在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长到6岁,没上过幼儿园,也没读过学前班。

年秋天,我进了金石完小。姚作惠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中等身材,穿着朴素大方,留短发,约三十来岁。她和蔼可亲,像妈妈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她很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成长。开学不久,我选上了班干部,当了班长。可是我一个穷孩子,很自卑,又很不懂事,身体也比较瘦弱,除了认真读书,不会做班务工作。姚老师常常指导我,鼓励我向雷锋叔叔学习,为班集体多做好人好事,要做好班务工作,还要帮助同学共同上进。在姚老师的教导下,我进步很快,一个学年下来,我成了班里的优秀生、好班干。我常常在星期天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学校把我的事迹编成了黑板报,还拍了照片在县展览馆里展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立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敬爱的姚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蒙,让我的人生开了一个好端。

年秋天,我上二年级了。杨春贞老师,担任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做起事来利利索索,讲起课来很好听又容易听懂,跟大家很亲近,同学们都喜欢她。有一天上午,天气好冷,正当我值日。下课了,我在木楼板的讲台上,脚踩着方凳,举着抹布的双手在黑板上不停地划圈,突然眼前一黑,教室在旋转,我扑通一声摔下去了。迷迷糊糊中,我做了一个梦,好像是在扶夷江里坐着木船不停地摇摆,醒来时发现,我俯卧在杨老师的背上,是她背着我急匆匆地在赶路,医院跑。虽然是冬天,她头上却热汗淋漓,从金石完小,医院,经过文昌阁、范家坟山、长码头街,大约有三到四里路。医生说,我头上的摔伤不重,没有破皮,只是脸色一下子很白,一会儿又很黄,手和脚冰凉冰凉,身上发热时又很烫很烫,是急发性“蚕豆黄”病,有生命危险!幸亏杨老师送来及时,医院里很快就转危为安。我现在都还记得,杨老师当时穿着蓝色毛领子短棉衣,背着我还能走那么远那么快,为给我治病还花了不少的钱,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年秋天,我读小学六年级,李伟煌老师担任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四十来岁,身材魁梧,很帅气,也很阳光,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形象十分动人,他关爱学生有如父亲关爱孩子。年春天,由于秋季改春季招生,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制改为九年一贯制,读了六年半小学的我,和读了五年半小学的低一届同学一起小学毕业。毕业只需要考试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我拿了双百分。但因为正处于特殊年代,因各种原因,我没有被推荐升学。我满腹的酸楚,想哭却哭不出声来。这个时候,李老师牵挂着我,他千方百计帮我寻找升学的机会,鼓励我不要放弃读书学习。他在我人生道路处于黑暗的时候,帮我点燃了生命中闪亮的一盏灯。尽管我还是失学了,并且在无奈中进了居民会办的街道工厂,年仅13岁就当了新宁县笔杆厂(红旗群艺社)的工人,每天跟成年人一样干着又累又苦的活儿,却一直珍藏着李老师对一个失学少年深情的关爱,心里始终保留着“我要读书”的呐喊。

年春天,是一个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春天。在经历了一年的童工生活之后,“我要读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进了金石镇解放学校初中部一连三排,还当上班干部学习委员。

初中一年级,李君华老师担任我的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鼓励我参加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课余时间学习美术,学习写一些对囗词、诗文、三句半等文艺作品,学习一些乐器知识。负责讲“革命文艺”课的朱坚、李修桂老师,省花鼓戏剧团下放来校的刘老师,都热心地辅导我。受到多才多艺的老师们的熏陶,我基本上学会了识简谱,还能用二胡拉出《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我还自己动手自找材料制作了一把京胡,学长胡建平还用我制作的那把京胡演奏了京剧名曲《朔风吹》,他还和我一起排练并表演对口词,参加居民会民兵组织的上街文艺宣传活动。在李修桂老师指导下,我的美术习作《走五七道路》,选送到县里展出。李老师说我很有美术天赋,要培养我当画家,可惜我辜负了他的殷切期望,说来惭愧。

年春天,我的初中二年级学校生活开始了。四十来岁的陈桂旺老师,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他阅历丰富,多才多艺,他当过乡村电影放映员、乡村教师,爱好文体活动。他拉得一手好琴,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拳。他讲起课来,语言活泼生动有趣,亲情教学诲人不倦,他教育学生牢记根本,与学生交往就像亲人。他鼓励我要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每天下午半小时的文体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打排球、乒乓球。他每天写毛笔字练习书法,大字小字,楷书草书,字字珠玑。特别是他那一手“陈体”字,脱胎于朱熹的“朱子体”,功力深厚,成为众人喜爱的招牌字。陈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这个不爱好体育的学生爱上了乒乓球和排球,毛笔字也写得好多了。

英语老师马代一,物理老师李万金,课余时间常和我谈心,帮助我提高思想觉悟在政治上争取进步,鼓励我努力创造入团条件。他们做了我的入团介绍人,年1月7日,我光荣地加了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春天,经过升学考试,我走进了新宁县第一中学的大门,成为高中33班的学生。

班主任段为生老师教语文。段老师是武冈县人,共产党员,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段老师个子不高且身体比较瘦弱,说话声音很细,但在上课时他总是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显得十分坚毅。他讲课深入浅出,从写作手法到文章结构,从时代背景到现实意义,让学生跟着他进入知识的殿堂,吸取文学营养,提高思想素质,修养道德情操。他讲解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他讲解鲁迅文学发人深省,他讲评学生作文解析透彻。听了他教的课,我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大有进步,我参加全校作文比赛写的《筑路》取得了高中一年级全校第一名。那时候读高中,除了学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历史等基本课程之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每个学期,段老师要领队全班同学去十多公里路远的白沙学农基地,劳动生产一个月。初创阶段的学农基地,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他与学生一起住棚屋,同甘共苦,每逢重活脏活总是抢在前头。去四里路外挑土来造田,他带领同学们一担又一担,一个来回接一个来回,累得汗流浃背也很少休息。

年春天,进入高中二年级。正值特殊年代,老师细心观察教学动态,因势利导为学生指点迷津。我的一篇作文被选为校刊专栏文章,还要作为代表全校出席县里大会的发言材料。段老师细心指导我修改,要我“对事不对人”选取相关事例题材,避免以文伤人和误入岐途。领会了老师的苦心,那篇文章“对事不对人”,维护了师生团结。段老师多次找我谈心,情深义重,教导我擦亮眼晴,看穿迷雾,不要被假象迷惑,还提示我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历史。高中两年,我一直担任班里的团支部组织委员,在段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下开展团组织工作。我认真学习了党章和党史之后,渐渐产生了入党的念头。高中毕业前夕,我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上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从那之后,我以段老师为榜样,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进步成长。

年春天,我高中毕业了,不久就上山下乡当了知靑,在农村经历了艰苦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砺,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年,高考制度恢复,让我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到人生路上新的转折点即将来临。可是我只有“高中生的牌子,小学生的底子”,接连两届高考都是功亏一篑,很是失落又失望。

年春天,还在农村当知靑,招工招干和参军都没有指望的我,在农民群众和知靑带队干部的鼓励下,第三次踏上了高考独木桥。

恢复高考,美术院校招生,点燃了许许多多美术爱好者的梦想之光,却苦于没有专业的辅导老师,没有培训学习的机会。由美术教师杨世友老师牵头,县总工会和文化馆开办了新宁县业余美术讲习所,近人报考,只取20个人,我以前三名考取,我想以此为基础,高考报美院。美术讲习所首期,老师有杨世友、陈吉昌、邓凯、赵煜、罗德胜、朱永红。讲习所不收学费,每周星期天上课。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有长进,特别是色彩,在水彩画方面基本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讲习所的同学,年龄差距大,加上后来陆续增加了十来个人,有二十来岁的青年,也有十来岁的少年,一起上课,一起外出写生。为备战高考,美术讲习所还组织学员去外地观摩写生和创作,一次去长沙,一次去桂林。当时因家里极为困难,拿不出钱来让我随班去外地学习创作,我被迫放弃了报考美院的念头,放弃了自己爱好的美术专业。由于自己的知青经历,迫于要返城就业的压力,迫于急切谋求生活出路,后来改报了文科。

回到新宁一中参加复课考试,语文78分,数学7分,没有考上以理科为方向的高考复课班。绝望中,我找到了当时在县里有名望的一中语文教师蔡镇楚老师,得到了他的极力支持。蔡老师亲自出面,找复课班班主任和校领导做工作,说我语文成绩还可以,文科基础较好,高考有希望,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学校同意,让我作为文科考生插班到复课班旁听。蔡老师帮我争取到一中复读的机会,也就是帮我争取到第三次高考的机会,争取到了重新规划人生更好报效祖国的机会。蔡老师对我的人生有再造之恩,一辈子难以忘怀。

在复课班,班主任肖志成老师教数学,我毎天上学的时候,从他办公室里搬一张凳子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一个多月之后,慢慢地数学成绩提高了许多,能做一些模拟高考题了。李荗老师教语文,尽职尽责,热心辅导,我的成绩也很快提高。特别是作文,李老师每次都是认真讲评,悉心指导。郭德贤老师辅导地理、李景夏校长辅导政治、李有才老师辅导历史,每一堂辅导课都是针对性很强,教学质量很高。全县高考预考,我取得总分分的好成绩,为参加全国高考打下了坚实基础。高考让我从农村走进城市,走向长沙重返校园,复课班的老师们功不可没。

人生路上,师恩难忘。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个小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应有贡献的国家公务员。在物资计划工作中,我办事守法纪讲原则,还避免了陷于一场烈性炸药爆炸的灭顶之灾。在高科技产业化工作中,我在高科技比较落后的地区,创造性地策划成功了三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化重大专项。工作中结合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市、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连续两届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我写的《规划工作的法制化问题》,还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编委会编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学习与实践》文献专集。我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市里嘉奖。我的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完全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是我所有老师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道路。

作者简介:肖向荣,中共党员,年10月出生。年下乡到湖南省新宁县肖市公社鲤溪大队,年考入湖南省物资学校,年分配到邵阳地区计委,年考入湘潭大学。已发表《苦楝树》《相思红豆杉》《无形的枷锁》《从崀山脚下延伸到北京的友谊》等文学作品。年在邵阳地委机关宿舍自学大学语文课程。年,初中毕业37年后与陈桂旺老师重逢在新宁县黄龙村。年在长沙拜访蔡镇楚老师(湖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和蔡夫人沈利梅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zw/11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