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胡泰斗刘柱伴奏艺术特点

北京医院治湿疹 https://m-mip.39.net/pf/mip_9158974.html

晋胡泰斗刘柱伴奏艺术特点

段成明

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国营晋剧团,文化局委派张沛、苗雨稚、程联考、方冰和我组成筹备领导组,对当时在太原演出的几个私营剧团进行摸底,调查。我们发现以琴师刘柱为首的晋声剧团乐队内部团结,演奏员技术水平较高,乐队演员配合和谐的几个特点。国营剧团成立后,领导又安排我和刘柱负责乐队的建设工作。从年至6年的三年中,我俩为张沛、沈毅改编的《白蛇传》,方冰改编的《秦香莲》,王易风创作的《石达开》,洛林改编的《玉堂春》以及移植外来剧目《猎虎记》、《荔子记》、《挑女婿》、《三不愿意》等八部戏进行了音乐唱腔设计。合作的过程中,我感觉刘柱不但是晋胡演奏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晋剧音乐唱腔的革新派。

记得国营剧团成立的第二天(年8月2日),刘柱向我如饥似渴地提出了扫谱盲问题,在他的提议带头下,经过了三个月的紧张学习,全乐队由原来的全谱盲,变成了山西戏曲剧团第一个无谱盲乐队,在学习中他本人表现尤为突出,不但能达到熟读乐谱的知识,而且还能把工尺谱释成简谱,并用简谱记录各种演员的唱腔,他老伴告我说:“我家刘柱睡觉做梦唱照念的都是多、来、米、法、发”(即)。

刘柱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断创新。我多次看过原晋声剧团演出的《双蝴蝶》,《楼台会》一场中,在当时来讲,演员的唱腔和乐队的伴奏;确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当扮演祝英台的筱桂芬怀着激动的心绪唱了一句二性“劝梁兄你在病中多通信,以免小妹常挂心”之时,刘柱在乐队过门中创新了一句二性《苦相思》,他用原4/4的慢板“苦相思”,旋律改为2/4拍的快板节拍,把四分音符改为三十二分音符,每场演出凡到此处,台下观众专为乐队伴奏拍手叫好。在《白蛇传》一剧中,白娘子分娩一场戏,他为了衬托许仙,青儿的喜悦心情,将晋剧曲牌“春天歌尾子”由慢板转为快板,加上他用碎弓法演奏,同样博得了观众的赞美。

刘柱的第三个特点是在乐队组合上勇于吸收新的血液。自古以来晋剧乐队是四大件组合,国营剧团成立后,刘柱多次提出增加新乐器,开始增加了小提琴,他很高兴,每场演出他把小提琴的座位紧靠胡胡。后又增加了大提琴、大三弦、长笛。5年排王易风同志的新编历史剧《石达开》时,又加上单簧管、双簧管、拉管、贝司等,受到了领导的多次表扬和同行们的鼓励,因为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确实是晋剧乐队改革的一大突破。

刘柱的第四个特点是宣传鼓励同行们的创新。过去各行业中有一句口头语叫“卖白面见不得卖石灰的”,可刘柱不是这种人。记得4年排方冰同志改编的《秦香莲》时,在“琵琶记”一场戏中方冰用夹板,二性旋律吸收曲艺演奏的唱法,设计了一段唱腔,刘柱是认真按曲谱演奏。6年排寒声、张万一创作的现代戏《漳河湾)时,我按寒声同志的要求,设计了一段“平板”,“夹板”男女声二重唱和“二性"男女声对唱。刘柱看完彩排后,第一个发言称赞。年青年团排《梵王宫》,我和名演员牛桂英、老艺人申兆康组合。根据王爱爱的嗓音和演唱特点,在“采桑”一段唱的行腔中,增加了两个点的高音“i”,在夹板转二性时,运用了祁太秧哥行腔旋律,并结合晋剧花腔十三嗨的特点,创编设计了新的转板形式。当时有个别人向我提出了“上下不对称,是三条腿的橙子”批评意见。刘柱听完王爱爱清唱后,拉住我的手,激励地说:“成明,改得好”,给晋剧唱腔设计发展创造出了一条新路,不管三条腿四条腿,只要剧情需要、演员爱唱、观众爱听,咱们就走到底”。

刘柱的第五个特点是培养新生力量,经他亲手培养的晋胡演秦家,遍及山西、陕西、内蒙、河北,他教的学生第一思想品德好,第二演奏技术高。

自我转入影视圈二十多年来,不断听老朋友们讲到刘柱在晋剧音乐唱腔改革中的学新、用新、创新、赞新,培养新生力量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zw/10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