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嫌宋朝爱情诗太差,选集中却独选晏殊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钱钟书是近代著名的文学研究家,不谈《管锥编》这部“国学大典”,单是他视为游戏之作的《围城》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时人将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这种称号,在许多学者看来,与“南慕容,北乔峰”无异,钱钟书自然是相当于乔峰了。

诗人赵缺评价钱钟书为20世纪第一才子。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言钱钟书是中国古典文化里最后一个风雅之士,一个纯净的读书人。诸如此类评价,我深以为然。

钱钟书有一部专门评注宋诗的作品——《宋诗评注》。这部选集选了多首诗,但多是反映宋朝现实,以及家国情怀的诗作,对于爱情诗,几乎没有选录。

这倒不是钱钟书对爱情诗有什么偏见,只是他认为,宋朝的爱情诗都太差,显得淡薄、笨拙、套板,好的爱情,都迁移到词里了。像后世文艺青年盛赞的朱淑真,钱钟书认为浅浮得很。

不过,即便如此,钱钟书还是选了几首爱情诗,比如著名晏殊,写了不少诗作,其门生称“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但在《宋诗选注》中,钱钟书独选了晏殊一首《无题》。

其原因,是晏殊的诗作大部分散佚了,流传下来的,也唯有这首《无题》得李商隐精髓,写出了绝美的相思。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这首诗,题目也作《寓意》,这类题目和《无题》差不多,多是诉说那种难以慨括的爱情。

整首诗碎岩延续了李商隐《无题》诗的风格,但多了几分清理淡雅。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晦涩难懂的意象典故组合。这样的诗,看着美,读着美,理解起来也少了隔阂。

像很多模仿李商隐诗的,精髓模仿不到,晦涩却是学到了,弄一些华美的意象加一堆生僻的典故,但是看起来就令人眉头紧皱,更别提美感了。所以,少用典,多用常见字词与意象,能够让诗词看起来有“清水芙蓉”的清爽,更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毕竟,诗词不是让学者来翻书查典考据的,而是带给读者美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的。晏殊的这首诗,就做得很好。

此诗首联用“香车”来指代女子,感慨无法再与她相逢了。下半句用了《高唐赋》巫山神女的典故,更加形象地抒发二人相见无期的苦楚与相思。朝云暮雨,倏忽飘散,一个向西,一个往东。

颔联从分离回到自身的孤寂。曾经依偎谈心的小院子,几树梨花灿然盛开,花儿自顾自美丽,却不知道曾经并肩赏花的人,已经形单影只。月光溶溶似水,流淌在梨花之上,梨花如雪一般,无暇洁白。

院中池塘边的柳树,垂下万千柳丝,却留不住心爱的人,只有漫天的飞絮,在微风中沉浮,最后落在水面之上,漾起层层涟漪。

颈联则是从呈现孤寂到排遣孤寂。自从分离之后,只能借酒排遣苦闷,然而酒过伤身,不能再饮,愁无酒可浇灭,以致于憔悴寂寥。正逢寒食禁烟,更显萧索。

最后一联,相思之苦,难以承受,只能寄希望于书信。“鱼书”典出汉乐府,代指书信。想写封信寄给佳人诉说相思之情,然而山高水远,却无处寄达。

全诗如倾诉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哀而不伤,思而不怨,清丽绝美。

钱钟书《宋诗选注注释古诗,并不像其他注家一般,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整体评点宋诗的风格,之后再从诗人入手,评点诗人的优缺点。这种注释古诗的方法,更为宏观,能够从中领会精义。

读钱钟书的评析,就像读《围城》一样有趣。比如说评价宋诗态度:

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

很多人评诗,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实在难以清晰的认识古诗。

再比如,钱钟书评价某位宋代诗人,称他学李商隐而缺乏笔力:像害了贫血病和软骨病的“西昆体”。

这些评价,形象而生动,令人过目难忘。

想要领会钱钟书先生的古诗见解,提高鉴赏能力,可以点击下方购买一本《宋诗选注》,这版装帧比较精美,小编自己也一直再看,收获不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zw/10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