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没有找到工作,失落之余写下一首诗,道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这是余光中先生《独白》中开篇的第一句。

不知道大家心中的李白是什么模样?李白给我的印象有很多面:

年少的他很是轻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年的他很是失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晚年的他万事看空:且乐身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月光还是盛唐的那个月光,李白离开我们已经千年之久了。但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文字还存在一天,那么李白便能永恒。

他写大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他写自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写相思: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他写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死,没有准确的说法,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舟上饮酒,微醺后,跳水捞月而死。我也相信,他定是握住了那轮明月。

李白离开人世后,世间便有了两轮明月:一轮从盛唐一直照到今日,另一轮存在每个人的心底。多少人因他而重拾信心,他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他从未离开过,不信你听,那三岁孩童正在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年,李白受到好友邀请前往太原,本想在这里谋个一官半职,可谁能想到,等了半年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心底很是失落,非常思念湖北安陆的家人,于是在离开太原的某个秋日写下了这首《太原早秋》。

太原早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岁落:这里指的是时光流逝。

大火:星宿。六七月由南向西运行。

流:向下行。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首联点明了时令。岁月流逝,转眼就来到了秋季,花草也渐渐枯黄、凋零;随着大火星的西行,夏天也逐渐远去。

《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七月天气逐渐变凉,九月就要开始缝制过冬的衣物了。和此诗说的是一个意思,为后面的抒情和布景做了铺垫。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颔联直接描写早秋之景。靠近塞外的太原城,此时已经是秋霜逼人;就连那渡过黄河的云彩,也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

这两句很有李白的特点,写得很是开阔。“塞”指的是雁门关,“河”这里当是黄河。

这两句中用了一个不常见的修辞手法——镶嵌。也就是说在句末镶嵌了“早和秋”两个字,不仅写出了早秋的特点,还和诗题紧密贴合,形成了一个整体。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诗人面对众芳摇落、大火西行、秋霜势足、彩云变色,会做什么样的感想呢?颈联就很自然地开始抒情。

看到这边城的明月,我的心早已回到了湖北家中。

上句写的是梦境,点明了诗人身处他乡这一事实。梦醒之后,他思绪万千,心早很自然地回到了湖北安陆。

一个“飞”字,点明诗人归乡心切的心理。人在失落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中的亲人,诗仙也不例外。

对于李白来说,四川是他回不去的故园,湖北安陆有妻儿,这里有他的牵挂。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对家的思念,就如同那滔滔不绝的汾河水一般,日日夜夜,从不停歇。

汾水:山西的母亲河。

悠悠:连绵不断的意思。

尾联是千古名句,诗人就地取材,用比喻的手法,将思归比喻成滔滔汾水,可见思念之深。

诗的前两联写景,渲染了气氛以外还照应诗题;后两联抒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形象化,情景和谐统一,很是感人。

—君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yz/11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