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通常当人们想要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时,会向对方寄赠物品比如陆凯《赠范晔》中“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比如《西洲曲》中“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有时候即使明知“路远莫致之”,还是要情不自禁地“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古诗,庭中有奇树》),“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涉江采芙蓉》)。
而王维却相反,不仅没有寄赠,反而提醒远方之人:“你那里是红豆生长的地方,你可曾注意到‘春来发几枝’?希望你能多采摘一些,因为红豆最能代表相思的情意。”那么,采摘下来做什么呢?王维却不再说下去了,戛然而止。
红豆又名“相思子”,如果平铺直叙地说寄赠红豆以表思念,并无新意。王维此诗妙在看似明白如话,似乎红豆本身就是“多采撷的原因,实际上却有更深一层含义,即是希望远方之人因为思念自己而“多采撷”;而在殷勤劝说远方之人采撷红豆以寄相思的背后,却是自己对远方之人的深切相思。
这首诗,朴素简洁的语言与优美的意象相结合,明朗单纯与含蓄深情相结合,表达出了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口吻由俗而雅是这首诗的趣味所在。开篇浅白如拉家常,“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十个字中“故乡”迭见,正表现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鲁直,却表现了解乡事的急切。热切的目光、儿童般不由分说的口吻,都被纯白描记言映带出来,笔墨俭省,纤毫毕见。
此时,诗人似乎将要问出一堆家长里短、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不料只淡淡一句“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超越一切俗务,诗人只关心,绮窗前一株梅是否娴静开放。也许满腔乡思,不知从何问起;或许,这株梅蕴含了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又或许,诗人更关心一种精神,寄托于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的精神。那个曾经在家乡勇敢不惧的少年是否依然还在?饱经沧桑的游子,希望自己仍能超然尘世,保持自由的心态与精神风致。寒梅仿佛就是诗化的自己,在怎样焦躁的世道,也不改变贞静的态和样貌。于是,这首小诗的意味就更加丰厚了,那是历经沧桑,但仍高洁、不世故的自我期许与人生风范。图片来自网络,赏析来自陈引驰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