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怨唐代,李冶

古诗

相思怨

唐李治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图片来自网络

译文

译文图片人们说海水最深,我说海深度不及我思念的一半。

海水的广袤尚有边际,相思则是无边无际。

携琴登上高楼,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片月光。

弹奏一首相思曲,让相思肠愁随着弦一起断了。

注释

渺:无边无岸的样子。无畔:无边。高:一作“酒”。月华:月光。

著:虚词,相当于现在的“着”。一作“得”。一时:同时。

背景

  这首诗创作年代不详。李冶,中唐诗坛的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在她的一生中,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的爱情诗。诗人11岁时,父亲将其送入剡中(今浙江嵊州市)玉真观作女道士并改名。寂寞之时,诗人抚琴、作诗来倾诉心声,此诗就是其中一首。

赏析

诗歌首联,作者巧用比较,且以水为喻,既写出了情思的缠绵缱绻,也写出了所思的凄丽深重,形象恰切地描摹出难以名状的心境。

紧接着作者又说:与自己心底的相思比起,海水尚且有涯可寻,相思却渺然无畔。这里,在“有涯”与“无畔”的两相对照之间,作者从反面衬托出心底那无法琢磨和触及的愁苦之深。这样的对照,几与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机杼同工,让人读来生发无尽的感慨。

但是,情若不知所起,又何来一往而深呢?由于世风使然,加上李冶本人生性浪漫、性格豪爽而不拘形迹,所以,许多达官名流都愿为其一掷千金、一睹芳容。

这里面既有诗僧皎然、茶圣陆羽这样的方外之人,也有像刘长卿、闫伯均、朱放这样的俗世之辈。而和李冶有着无限情感纠葛的也正是闫、朱二人。像《寄朱放》《送闫二十六赴剡县》等均是其中酬赠的名作。因此,也有人将此诗看作是她与二人酬唱互答的爱情诗。只是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境况来看,李冶与名士的交往并非以寻求婚姻为目的,而仅仅是出于满足感情、寻找知音的需求。基于此,诗中的情思又反而更显得纯粹、炽热而又备受煎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xt/11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