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灯火映江寒一首古诗,雄浑苍茫,写尽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是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秦为巴郡治,隋初及唐为渝州治,宋以后为重庆府治。

一九二七年设市。城市中心区域三面环江,形如半岛,依山建城,有“山城”之称。每年春节过后的一至五月,这座山城基本上昼夜不断地被笼罩在潮湿的云雾中,在此期间,山城居民会把阳光照射大地的某个瞬间视为出现了人间奇迹,所以重庆还有一个“雾都”的绰号。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古诗,一睹重庆的前世风情。

01

腊鼓冬冬岁又残,巴渝东望尽波澜。风林坐爱相思寺,云水遥怜不语滩。一字帆墙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西行便是还乡路,惭愧轻弹贡禹冠。——(清)张问陶《重庆》

赏析:

腊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日,古俗腊日或腊日前一天击鼓,认为可以驱疫。

风林:被风吹动的树林。缙云山山高多风,故称风林。相思寺:即缙云寺,寺在重庆北碚缙云山,因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而得名。

不语滩:在重庆附近长江中。帆墙:即帆樯,桅杆,此处泛指船。

在腊鼓的咚咚声里,时光又来到了一年的岁末年尾;由重庆向东望去,全是波澜壮阔的江水。

来游览这山高多风的缙云山,是因为喜爱山上的相思寺,在附近的长江水中,还有那不语滩。

傍晚时分,归航的帆船沿着江岸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入夜后,满城的灯火映照着透着寒意的江面。

由重庆向西,便有回家乡的路,但惭愧的是不能这么做,因为还要东行赴任去呢。

诗的首联指明作者东行的时间是“岁又残”的年终岁尾,“东望尽波澜”指出作者东行的路途遥远,这与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风林坐爱相思寺,云水遥怜不语滩”两句,具体描绘了重庆的风光:缙云山山高林密,草木繁盛,疾风掠过,林涛震耳,相思寺掩映树林间;云水间的不语滩,帆船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气象。

颈联“一字帆樯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两句,则突出表现了重庆“山城”的特点:因各种房屋住所都建在山上,那么人往下眺望时,便会看到归航的帆船沿江岸排列得像个一字;晚上,就会看到居民家里的灯火辉煌映照着江面。

尾联“惭愧轻弹贡禹冠”这句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因奔波仕途而不能回家的淡淡乡愁,“惭愧”二字蕴含了无限的意思在里面,读之令人深思。

读完这首诗,你会领略到重庆雄浑苍茫的山城风光,这风光里弥漫着淡淡的乡愁。

02

今天,穿行在重庆繁华的市区,沿着长江岸堤来到朝天门码头,可以游目骋怀,想象一下那“一字帆樯排岸直”的前世风情;入夜,可以站在横跨长江两岸的斜拉桥上,亲眼见证那“满城灯火映江寒”诗意风光。

从远古的想象中回过神来,来到繁华的解放碑商业街,体验一下重庆这座古城的现代气息,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附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信“惭愧”二字早就随风远去,剩下的都是对不虚此行的喜悦吧。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sizia.com/xzwk/1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