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月亮都以它的神秘、柔美、皎洁、凄婉等神韵让众多文人墨客陶醉其中,甘愿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留下了无数优美诗词画面。特别是中秋赏月,更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每当中秋,人们都将和月亮一起度过,每个人心中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轮明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诗人、词人笔下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用月亮来寄托理想和抱负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恋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用月亮来表达对恋人的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用月亮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用月亮来烘托意境和风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用月亮表达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一轮明月照古今,月亮永远都是人们心中各种情愫的寄托,能够兼容情感和风景,从初升、高悬、西斜到落下,从玉盘满润到残缺如勾。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处境都会对月亮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像中秋月圆,万家团员,有对月齐家共赏,也有对月遥寄相思。
此次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心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子呢?欢迎评论区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