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胡子的太监,,兰州
,第三次修改
(最近因为赵氏步长父子的事情,也因为大家对医院高地的“名药”脑心通、稳心颗粒的质疑,中药疗效安全性讨论再掀高潮。此文在追加了英国学者采用对照试验确定橘子、柠檬治疗坏血病以及法国医生皮埃尔·路易对照观察检验放血疗法的内容后,与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照检验放血疗法一起,进一步充实了循证的说服力;在追加了“经典名方”的内容后,充实了中医进一步走上不实证邪路的说服力。)
自从DavidLSacket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循证概念(又称为循证实践)以来,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就成了医学上检验某种疗法、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金科玉律。循证的核心在于对照(加上盲测更理想),譬如人们都知道鸡一打鸣,天就亮了,但循证思维是,你还必须知道:如果鸡不打鸣,天会不会亮?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照,就容易知道,鸡打鸣并不与天亮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亦即,鸡打鸣并不决定天亮。又譬如,一组人生病后吃了某种药7天后痊愈了,作为研究人员,还必须增加另一组(或多组)生了相同疾病的人不给药(或只给安慰剂),看看他们(对照组患者)的病程有无缩短,这样才能判断某药是否对某病有疗效......
在强大的证据医学面前,基于阴阳五行“哲学”空谈思想指导下的、经验型的中医总算是走到了真正的穷途末路。但这并非“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之类的悲剧,反而恰恰是人类医学迎来了她的一个全新时代。
如今,且听我慢慢说开去......
据CCTV权威官宣,美国波特兰市有3个顽皮小男孩,某天兴起,就一字排开、雀雀朝天,向一个水库开了“火”。——最后当然是被警察问讯、处罚以及整个水库19万吨饮用水被全部更换。本来这事儿看个热闹也就拉倒,最多唠叨唠叨小孩如何胡闹、爹娘如何受水也就算了。然而却有一位叫做杨桢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织围脖嘲笑美国人说:没文化,童子尿啊!——意思是说这池尿水没喝掉可是被浪费了?
杨教授好这一口,便以为别人也应该好这一口?于是很荣誉地趁兴就推销起他家的“毛血旺就童便”了。这还不算啥!更有意思的,仅时隔两个月,杨教授又在网上“借问童便何处有”“童子尿打底”,到处找童便?还炫耀他“上周在河北大蒜就童便”......我还真没有遇到过公开吃屎喝尿的,第一次碰着就见识了吃屎喝尿这么上瘾的?多么辣眼睛的一场人生“艳遇”。
是杨教授确信“童子尿”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么?显然不是。因为那只能是对患了“某种疾病”的人才有用,又何必倡议人人喝尿?从杨教授把童便堂而皇之摆上餐桌的情形来看,他显然认为童便简直就是美食?是不是理解其更有延年益寿、美容健体效用才更加合理?
那么杨教授的爱好究竟什么依据?譬如有人从《千金要方》的记载中摘录到了这么一段:/“治子死腹中不出方∶以牛屎涂母腹上,立出;又方: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饮之。治妊娠毒肿方:烧牛屎酢和敷之,干则易,亦可服方寸匕,日三。治妊娠伤胎结血心腹痛方:取小儿尿二升,顿服之立瘥,大良。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方:烧白狗屎焦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又方:取白马尿,服一升良。”/
口味特别重!既然典籍上说屎尿功能如此强大,那么其延年益寿、美容健体效用的依据我也不用找了,想必不在话下?杨教授算是得其真传了。然而我突然很替小时候我们那个山沟沟里的郎中们“悲哀”了起来:记得当年他们并没有让我吃过这些“药”——我没有被吃屎喝尿治过病!
童年的大山深处,治病就靠两种人:要么巫婆神汉,要么中医郎中(或者“中西结合”的郎中)。巫婆神汉都是神灵附体,自然神通广大,记得替我们山沟里很多人治好了病——有牌匾为证。老郎中们也当仁不让,同样有口皆碑,也替我们山沟里很多人治好了病——也有牌匾为证。譬如有位任郎中擅长把脉,他置三指于病人手腕之上,同时喋喋不休地问个不停:最近是不是常做噩梦、半夜惊醒?是不是吃饭不好、嘴里发苦?是不是浑身乏力、虚汗不止?是不是心烦意乱、老发脾气......而每每,病人(譬如我)都会频频点头——因为任郎中把脉好准、神了:他的设问没有一个对不上症状的!
于是街头巷尾便传开了。我自然也是眉飞色舞地赞扬过任郎中的手艺:他把你都看透了,当然药到病除嘛。我们那个山沟沟里的人们,就这样,在任郎中的呵护下,活了下来,走了过来。像我,甚至被中医(当然还有巫婆神汉)呵护成了一只“金凤凰”——竟然考上大学,如愿地做了一个城里人。
然而,大概十几年前的差途,无意中看到一档电视节目(名儿忘了),发现红极一时的浙江《万峰时刻》节目主持人万峰,正与一个清瘦的、年轻模样的人争论着中医的是是非非?而且万峰显然占了下风:一副很激动、迫不及待要揍人的样子?——奇怪?中医给我们治病几千年,怎么可以被讨论?怎么可以敢讨论?这年轻人不反了天了?简直是污蔑吧!而且“吃了一辈子中药”的万峰老汉竟然占了下风更是让我不服气......
后来才知道,这位“清瘦的、年轻模样的人”就是在网络世界里早已鼎鼎大名的新语丝网站(被墙)创始人方舟子博士(生物化学专业)。——他真是奇怪?大胆?竟然非议起了中医?
出于好奇,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