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老和尚和小和尚相对坐在狭小的院子中。刚入秋,院子里围墙边上的那一丛结出了鲜艳的相思子,老和尚微闭着眼睛,在小和尚希冀的目光中缓缓开口……
记得那是前朝末年的一年灾荒,庙里捡了一个被遗弃在庙门口的女婴,她被一条破被子包着,哭得有气无力,老主持看着可怜就收留下来。
寺庙里从来没养过女孩,一群大男人多少有点不方便,可如今兵荒马乱的也没办法送走,老主持打理着寺中上下,有时也照顾不到,他想了想,把他八岁的小徒弟叫来说,“了知啊,汝沉稳,日后,汝为其兄长,务必护其成人。”
了知点点头,郑重地应允,看着那襁褓里朝他笑的小女孩,小和尚也笑了,他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小女孩叫乐安,了知起的名字,他说:“愿汝平生不苦,自在喜乐。”那时女孩三岁,他十一岁,她正笑嘻嘻的坐在小和尚身边的蒲团上,玩着一串佛珠。她抬头看着小和尚的眼睛,奶声奶气地唤到:“小师傅。”小和尚不禁微笑着摸摸小女孩的头,说:“乐安,乖。”
女孩长大了,七八岁的时候,她喜欢缠着小和尚问东问西,喜欢坐在一边看小和尚念经。以前了知是乐安的兄长,现在又为乐安的老师,他每天除了习佛法,还要教乐安读书。十六岁的了知已经沉稳的像个大人了,他钻研佛法后,就越发的沉默、少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小师傅,你看,你看!”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小!师!傅!”耳边女孩清脆的声音几乎震耳欲聋,他有一点恼怒的缓缓睁开眼,看见女孩捧着一把相思子一脸希冀地望着自己,那单纯的毫无一丝做作的孺慕之情,让他的恼意瞬间消失了。
“小师傅,这个是什么呀,我在庙的围墙边上摘的,你看,好好看呀。”乐安看着鲜艳的红豆子,喜欢的不得了。她实在是太开心了,想第一时间和小师傅分享。
“此物为相思子。”
女孩拿起一颗,对着阳光看了看,她问道:“好好听的名字啊,可以吃吗?”说罢就要往嘴里塞。了知一把拽住女孩的手,皱着眉说:“乐安,相思子有毒,可致命,不可食之。”
小师傅的手很大也很暖,乐安有一点脸红,她不知为什么心里有点慌,她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种不知名的情愫在她心里缓缓流过,她惋惜道:“这么好看的东西,却有毒啊……”
“乐安,世间万物皆如此,越是鲜美的,越容易让人万劫不复。”了知慢慢抽回手,拿起佛珠,继续念经。
女孩看着垂眸念经的了知,她不知道小师傅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面上飞起一丝红晕,她将这一把相思子揣在自己的灰色的袄子里,然后学着小和尚的样子坐在一旁听着那沉稳的一声声的佛号陷入梦乡。
她一直都不懂佛法,她只是知道她的小师傅懂她。
寺庙偏僻,又赶上中原时局动荡,庙里香火甚少,为了缓解寺内的开支,了知的很多师兄都离开了,留下了知照顾老主持和小乐安。小乐安十六岁了,出落的十分漂亮,身材也渐渐凸显,整个人明艳又动人。她自小和小和尚学了些轻功和剑法,如今调皮的不得了,每天在寺里上蹿下跳。了知也知道男女有别,也很少再和小女孩私下见面。可乐安却总主动地找上门来,调皮的不像样子。
了知不讨厌乐安的开朗,他现在佛法小成,当真是缘摄受智,初悟圣果。对乐安依然以自以为的兄妹之情待之。
老和尚看着逐渐长大的小女孩,和越发沉稳的徒弟了知,他觉得是时候该送走乐安。女孩长大了,再和和尚混在一起,会毁了她。
老和尚在北方有位相识的女施主,世代是江湖世家,有着极高的声誉。老和尚去信一封,讲了乐安如此这般,女施主甚是喜欢,不久来接乐安的马车就到了山下。
走的那天,女孩换上新衣。当了知看着一身红裙的乐安推开屋门走出来时,他竟不敢抬头,甚至不敢言语,他只能在心里念了一句佛号平静心潮。
乐安眼里有泪,她强颜欢笑地说:“小师傅,此一别不知何日能见,乐安再给您舞一次剑吧。”
女孩反手抽出剑,打出一个漂亮的剑花,纷繁的剑法配上轻盈的身法,少了分凌厉多了分温柔。火红的衣裙转出漂亮的弧度,翩跹的衣角像一只蝶,轻盈的触动了人心。
女孩一舞毕,漫漫踱步到围墙,从围墙边上的那一丛中摘了两颗成熟的相思子。
她走到小和尚身边,看着小和尚温润的眉眼,便将其中一颗相思子放在他掌心,此刻她早已泪流满面,满心的悲伤都化成了这一颗红豆子,她希望他能懂。
她说:“一点红豆,一相思,小师傅,你真的不懂吗?”
他沉默片刻,然后所问非所答地说道:“乐安,愿汝此去不苦,平安喜乐……”
了知握着手心的那一颗红豆,看着渐渐远去的乐安,深深叹了一口气。
那一夜,了知念了一晚上的经书。他的心在青灯,虽已有所动,亦不敢为所动。
两年后,中原大乱未止,北方匈奴就趁机入侵。江湖子弟自发上战场帮助朝廷守疆。老主持也对小和尚说,去吧,下山去报效国家,不用守着我了……你的佛法也要经历世事方能大成。
小和尚给老主持磕了头就下山去了,他什么都没带,只带走了一枚已经摩挲得红亮的相思子。
他向北边的战场赶去,一路上的民生疾苦令人触目惊心,他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紧紧握住那一枚红豆,他在想,乐安,你一定要平平安安……这两年,他在青灯下深深感知了某种寂寥的苦痛,平日里嬉笑的声音真的不在了,他才觉得原来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青灯古佛就能给予的。他方寸乱了,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最深的牵绊,那是他的姑娘。
战事越来越紧张,他不敢浪费时间,到了北方,就立刻从军。和他一样,很多江湖子弟都来到此处,他就借机打听乐安的消息,众说纷纭,令人心惊。
他拿起剑上了战场,从鲜血染红的大地和小山一样的尸体上终于体会了某种无力,都说佛能解救世间苦难,可佛听不见他和世人真挚的祈愿,他的心从痛苦到麻木再到绝望……原来,人,如此渺小。
北边的战役终于在众志成城下等到了朝廷的援军,两军向对,必然又是一场血战。
了知手起剑落,和周围的将士一样都几乎杀红了眼。不远处一个小将被人用剑刺伤肩膀,摔倒时顺势翻滚躲掉了敌人致命一击,但头盔掉落,三千青丝随风展开,等了知看清那人沾了血迹的脸,震惊得几乎觉得整个战场都安静了,所有的兵马嘶鸣和呐喊声都远去了,他狠狠喊了一声:“乐安!”。那人闻声转过头时,敌人的剑几乎同时而来,了知大吼了一声,将剑抛了过去,把敌人刺了个对穿。
他跑过去,看见自己的女孩怔怔地望着自己,激动地抓住乐安的双臂,他环视了下战场说道:“乐安,站在我身后……”
那场战役十分惨烈,但终究是朝廷赢了。大帐内,了知给乐安包扎肩上的伤口,狰狞的剑伤让了知心疼极了,可他向来沉默,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小师傅……你……”乐安成熟了,脸上的稚嫩已经消失不见,她看着两年未见的小师傅,所有的思念都涌上心头,竟也哽咽不知说什么好。她默默低下头,悄悄的抹眼泪。
看到女孩哭泣,了知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他避开乐安的伤口,紧紧抱住她说:“乐安,我想明白了,没有我,你怎么可能平安喜乐……”他拿出那颗相思子,他说:“一点红豆一相思,我懂得晚了,乐安,你莫要怪我……”
“后来呢?师傅?”小和尚歪着头看着老和尚。
老和尚手中正慢慢地摩挲着一串相思子,他缓缓睁开眼看向门外,微笑着说:“念北,有客人来了。”
念北看过去,一位身穿红裙的女施主正准备进来,她温婉地说道:“陈年旧事,和孩子说什么,也不知羞?”
小和尚喊了一声“乐姨”,又看了看师傅,朦胧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围墙边上的那丛红豆长得仍然那么好……
来自编辑的致歉
这是编辑第一次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带来阅读的feel,做到了故事的最后才想起来有个东西叫做页码,但是为了不耽搁作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