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谚语说:湿气是万病之源。很多人知道,吃点红豆薏米粥可以祛湿!但有的人经常吃红豆薏米相关的药食,却还是湿气重。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红豆薏米虽然确实能健脾祛湿,但如果吃的方法不对,就很难起到祛湿的作用了,
那么,为什么喝了那么多红豆薏米粥湿气还是那么重?如下4个错误需要避免:
错误一:红豆弄错了。
红豆薏米粥这个方子里说的“红豆”,真正指的是“赤小豆”。而学名叫做红豆的,外观更圆一些,赤小豆是细长的。
红豆又叫相思子,有小毒,并不能利水祛湿,吃多了会败血,只有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功效。
因此,如果一直在吃红豆薏米而湿气不减,首先就得确认红豆是不是选错了。
错误二:煮法错了。
熬煮过红豆薏米粥的人都知道,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需要熬煮很长时间才能“开花”。
所以,在熬煮前最好先用热水浸泡一小时,然后再上锅煮,否则其去湿气的成分很难出来,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错误三:薏米用错了。
薏米可以祛湿,但它的性味寒凉,而脾喜温燥恶寒凉,生薏米的寒性,直接使用能伤脾生湿。
所以,如果对了红豆薏米湿气不见减轻,建议把薏米炒一下,减轻它的寒性。
错误四:只祛湿不健脾。
脾主运化水湿,大多数人的湿气是脾虚引起的,而湿气又会反过来使脾虚加重。所以健脾、祛湿要一起进行才正确。
脾的运化水湿,就是负责把身体的水气运送到身体各个地方。比如运送到肾脏,就可以通过排尿排出去,运送到毛孔,就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去。
脾最喜欢干燥,不喜欢湿气,所以如果体内湿气过多,脾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会累、会伤。脾伤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虚。
脾虚弱的话,运化水气的能力降低,水气堆积在体内,无法出去,自然湿气就更重,湿气和脾虚是恶性循环的关系。
也因此,要想祛湿,就必须祛湿加上健脾。两者同时进行才有用。
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的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单纯祛湿而不健脾,则湿气随去随生,也就感觉不到减轻了。
而健脾最好用的就是芡实。它是一种长在水里的植物,又叫鸡头米,有“水中人参”的美名,常用来健脾祛湿。据《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芡实味甘涩、性平,有健脾祛湿、固肾益精、补中益气、抗衰延年的功效。
芡实可以健脾,可调整脾胃功能,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芡实还能固肾,肾好了,排尿功能就强,身体的水气通过尿液排出去了,变得干燥了,这才是祛湿的一个大招。
综上所述,红豆薏米去湿气,避免熬煮不到位,避免祛湿而不健脾,一个简单的做法就能全部解决——红豆薏米芡实作成茶包,开水冲泡就能喝。根本没有上面说的四种错误,脾也健了,湿气也就慢慢消失了。如果觉得经常疲乏,精神不大好,体重身倦的人,可以点击下方卡片直接获取:
¥40白云山红豆薏米芡实茶赤小豆薏仁水茶苦荞大麦茶叶花茶组合茶包女淘宝月销量68旗舰店¥59.9¥购买已下架最后,介绍一下薏米红豆芡实粥的熬煮方法:
薏米、芡实、赤小豆、冰糖
1、赤小豆、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或者直接用热水浸泡1小时;
2、薏米用文火炒,炒到变成微黄色;
3、把赤小豆、薏米、芡实、冰糖一起放锅里,加水,熬煮2个小时左右。
这个红豆薏米芡实粥的好处有如下3个:
1、祛湿利水: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还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
2、健脾益胃:红豆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调养好是健康的根本。
3、补肾益精:肾为先天之本,精、气、神乃人之三宝,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千万别这么喝红豆薏米粥,湿气反而更重!
湿气重的人,还有两个注意事项:
1、体内浊气太多的人,不能喝红豆薏米芡实粥。如果体内浊气太多的人喝红豆薏米芡实粥的,一定会饱胀难以消化。最好是先祛除体内的浊气,然后去湿气,效果会更好。
2、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肥胖症等病症的人,别指望喝红豆薏米芡实粥来来利水消肿。